孙勇
许光,这位将门之后,数十年来扎根基层无怨无悔,为家尽孝为国尽忠,用平凡彰显伟大,用无私抒写忠诚,弘扬了红色家庭的优良家风,诠释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好作风,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
平凡却深邃,宁静而无悔,精神显张力,人格有魅力。许光的一生,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壮举,为何能在群众中间留下深深的印迹?原因就在于,他不以高干子弟自居,更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伸手索取,而是甘当普通人,不搞特殊化,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和群众打成一片,跟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用良好的家风展现出共产党人的过硬作风。
欲治国,先治家。有怎样的家风,往往就有怎样的作风,就会怎样做人做事。邓小平说过:“共产党人干事业,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的力量。”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是改进作风的一面镜子。对党员干部来说,良好的家风,会使人养成清正廉洁的作风。反之,家风不正,作风不廉,原则就会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会在人情世故中失守,家庭就很容易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当年,焦裕禄同志因为孩子看“白戏”,专门出台了《干部十不准》,就是端正家风、作风的生动写照。
人的一生,时时处处要面对考验。干部之德在为民,是与非的分界线,是群众利益是否放在心上了;公与私的分水岭,是群众立场能否站稳了;实与虚的检测剂,是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了。为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在是非、公私、虚实之间作出正确抉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党员干部的境界和作风。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好家风,好作风,需要传承,更需要坚守。许光用一生去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堡垒”,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才能分清公与私,衡量轻与重,排好先与后,行得正站得稳,经得起各种考验和检验,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