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丹
“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基本的行政法律精神。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应该是藏在纱帐中的姑娘,而应该有着清晰的面孔。
武汉市55个市直部门集体亮出“权力家底”,晒出权力清单,昨日媒体做了报道。这份权力清单上,包括实施主体、权力依据、确认时限、需要提交的材料和联系电话等。此举被称为武汉市一次最彻底、力度最大的“透明革命”。
公布权力清单,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旨在划定权力边界,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在“点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权力清单将改变什么?如何用好权力清单?
清权,是在做减法。这里的减,并不只是行政权力数量的清理以及项目的压减,更在于政府部门对自身权责的认识和制约。政府的手并不能无限长,晒权力清单是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又迈出一步。办一个证要跑断腿,盖一个章要求很多人……让企业、市民苦不堪言。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正是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全局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政府不该管的就不要管,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释放。
清权,也是做加法。这里加的应该是政府的服务精神、办事效率、履职态度。权力越明晰,责任也越明确,类似部门之间“踢皮球”的事不该发生。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终是为了方便百姓办事,助力企业发展。清权、放权,不是减责任、放责任,而是在明晰的权力范围内,将政府服务做得更好,将社会治理得更好。
公开权力清单,变的不是清单本身,而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清单公开了,有效的监督和问责也有必要跟上,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要有明确的惩处。清单明确了,管制思维、人浮于事的痼疾也不能按兵不动。否则,权力清单晾晒得再充分,也难以起到转变政府作风,规范政府行为的作用。能否真如权力清单上所列,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使好权力,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好工作,市场主体和百姓个人所期盼的正是政府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权力清单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公布权力清单也表达了中央开门搞改革、开门接受社会监督、开门简政放权的决心。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中,如何防止权力“明减暗增”,如何避免“暗度陈仓”,一“晒”了之,检验的不只是地方政府的改革勇气,还是改革后的实际作为。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布“权力家底”是政府不断走向阳光的关键一步,也是牵动更多改革行动的契机。从清单的出现开始,实现职能转变的“动真格”,体现履行服务职能的大力度,这是权力清单取信于民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