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潮
据报道,截至26日,已发布公务员考试招录公告的23个省份,16个出现报名人数比去年下降的局面。有专家据此认为,公考热降温可能成为趋势。笔者以为,由于政策等因素导致报名人数在某一年度出现波动,并不能成为预测趋势的依据,但从长远看来,有“热”就会有“冷”,随着反腐倡廉力度加大,人们择业观念日趋多元化,创业环境好转,公考降温是迟早的事。
虽说眼下“工作难找”是最常听到的抱怨,但中国其实并不缺工作岗位,只要你不死盯着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跨国公司不放。赚钱的机会也有,像前阵子网上热议的“最牛准岳母:女儿只嫁公务员”,事件中的男主角靠玩网游就能赚近百万元,可那名准丈母娘再三拒绝提亲,还撂下一句话“公务员多好,我的女儿只嫁给公务员”,可见官本位意识对社会侵蚀之深。
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也意味着要将官本位思想连根拔起。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腐倡廉力度加大,一些公务员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减少,特权光环逐渐暗淡……于是,安徽合肥副县级公务员辞职进房企、湖南浏阳7名公务员辞职这样的新闻就多了,还引出公务员报考遇冷、公务员涨工资等话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每年有进有出,这才是保持公务员队伍活力之道。
这些天,从郑州白领放弃高薪上山放羊的报道,到教育部即将出台技能型、学术型人才分类高考方案,这些信息从多个角度印证了一个趋势:未来将更注重社会分工的多样性,尊重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从而激发更大的创造潜力。当高考、公考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们不再追求学而优则仕,公务员体制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成为常态,深入中国社会各层面的官本位思想就会淡化。
谈到公务员薪酬待遇,很多人喜欢以所谓的新加坡高薪养廉做例子,一味选择性地说“高薪”,却避而不谈这个国家如何运用良好的法律体制、透明的财政体制,严厉惩处贪污贿赂行为。不少专家指出: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存在高薪养廉之说,对新加坡高薪养廉的理解实为误读。事实上,新加坡政府实行高薪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养廉,而是为了吸引高级人才,能获得高薪的仅为少数高官。普通公务员薪酬每年根据国家薪酬委员会的指导幅度进行调整,或升或降,完全市场化,通常与全国平均工资差不多。
试想:若能消除体制内外的差异,从养老、医疗等方面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进一步减税降费,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个鼓励创业创新的宽松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还有多少人想挤破头去考公务员?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全国平均工资差不多了,就业门路选择面宽了,个人活力充分激发了,官本位就慢慢没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