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近日,海南临高县农村低保变成“关系保”“人情保”问题被曝光,省民政厅“顺藤摸瓜”展开调查。这似乎可以看作舆论监督的又一成功案例。
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低保变成“关系保”“人情保”并非临高县独有。稀缺的低保资源投到文化、法治落后的农村“熟人社会”,如果政府监管跟不上,很难保证公平合理。中国社科院2013年发布的相关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约六成吃低保家庭不是贫困户,近八成贫困户没有享受到低保救助。
行政监管总在媒体曝光后,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印象:“民不举,官不究”。众所周知,旧时代官员处理行政事务的习惯方式是“坐堂问案”,但也不乏微服私访的举措。今天,我们理应对多数官员有更高的要求。
脱离实际的“衙门”作风,说到底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也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紧密相连。办公楼越盖越高、公务车越换越好,一些官员便越来越怕辛苦、嫌麻烦,布置工作发通知,检查工作听汇报。如此“衙门”作风下,监管怎能到位?
媒体监督固然重要,但公众更希望政府监管跑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