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光明日报:虚拟信用卡的现实与未来

2014年03月18日08:49   来源:光明日报

  货币发行及流动性管理是不能脱离中央银行掌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民银行对虚拟信用卡的叫停,可以被视作是对于萌芽中的颠覆性威胁的一种本能反应。

  中国人民银行3月14日叫停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天前才刚刚宣布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同时被“暂时”叫停的还有二维码支付。

  对于央行的这一举动,市场上大致有两种观点。持理解立场的业内人士解释说,虚拟信用卡确有违反中国现行信用卡管理法规之处。但批评者相信,“维护消费者资金和信息安全”只是叫停虚拟信用卡的表面理由和借口,央行作为监管者,归根结底还是在维护国有行政垄断的线下支付巨头——中国银联的利益。

  许多人由此得出结论,央行在3月14日这天猛踩下去的刹车,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随着这种“创新”对传统金融体系日益广泛的蚕食和深入的冲击,它们“野蛮”生长的时代即将终结。

  笔者一直认为,相对于“余额宝”们,虚拟信用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创新。老实说,从“余额宝”们身上,我没看到任何金融意义上的创新,它们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创新或销售模式创新。但虚拟信用卡却截然不同。而且,这种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并不属于阿里巴巴和腾讯,而应当记在京东商城的账上——它最早提出了“白条”概念,也就是根据消费者信誉,购物可先取货后付款的模式。我们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巨大的金融创新,是因为与一般的分期付款不同,京东“白条”并不通过银行。

  理论上说,一家公司或一个市场对消费者提供信用且不通过银行系统的话,它实际上就是在发行货币。如果这是一个规模有限的公司或市场,这样的货币创造过程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和财税部门并不屑于去禁止一般的赊账和实物交易。然而,阿里巴巴是一个年交易额突破万亿元的平台,而腾讯是一个拥有5亿微信用户的公司,一旦它们的“虚拟信用”蓬勃发展起来,其对货币流动乃至整个经济运行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按照目前全球通行的货币政策管理框架,货币发行及流动性管理是不能脱离中央银行掌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民银行对虚拟信用卡的叫停,可以被视作是对于萌芽中的颠覆性威胁的一种本能反应。互联网金融的卫士们可以辩护说,阿里巴巴和腾讯将要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并没有试图绕开传统的货币监管体系,因为它们是通过中信银行发行的。但这只是一个尝试而已,只要模式成型,它们完全有能力撇开传统银行自己单干。

  而在另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即便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始终老老实实地通过银行系统,以它们的能量,也将在这个系统内掀起滔天巨浪,彻底改写既有的竞争格局。这也不是央行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我看来,央行暂时叫停二维码支付,可能的确是系于安全考量。目前看不出二维码支付有什么违反现行法规的地方,一俟安全技术有了保证,它多半是会被重新放行的。虚拟信用卡则可能被永久性地禁止了,除非央行将来发展出更严格更细致的监管手段。但是,上文里提到的那段假设,为我们思考先行货币政策及其未来命运展示了更为宽广的视野。

  (作者陈季冰为资深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