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闻恋
在万众瞩目的“两会”期间,军队代表和委员议论最多的,是军队建设尤其是战斗力问题。“庙堂”之高连着基层之远。一个以廓清思想为主旨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也正在部队如火如荼地展开。
西方有句谚语:“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变革首先从脑袋开始,由思想这只“报晓的鸟儿”领衔起唱。“假如明天要打,今天就要在脖子以上做好准备”,这是美军官兵的一句口头禅。正在部队广泛开展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也被官兵们形象地称为“打赢脖子以上的战斗”。脖子以上的问题解决不好,打赢未来战争就是一句空话。
军队因战争而产生,为打仗而存在。但长期的和平环境,让一些官兵产生了远离战争的错觉。有的官兵说,喊了这么多年“狼来了”,却从来没见过“狼”是个什么样子。因此防“狼”的心劲松了,打“狼”的本领练得少了。由于“脖子以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一些单位工作标准不一甚至五花八门,用所谓“安全标准”“政绩标准”等代替战斗力标准;训练没有动力甚至危不施训、险不练兵,存在当“和平兵”“和平官”的思想。
打赢脖子以上的战斗,关键要把不符合战斗力标准的思想观念和做法找出来、剔出去,破除“任期无战事”的和平观,立起忘战必危的忧患意识;破除“练兵不为战”的训练观,立起真难严实的打仗要求;破除“以不出事为标准”的安全观,立起瞄准战场的正确导向;破除“留名树碑”的政绩观,立起抓好根本的建设理念。
“在战争的历史上,伟大的观念要比伟大的将军少得多,但影响范围要大得多。”战争是最具创新、最少保守的领域。战争的物质条件变了,战争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必须随之而改变。落后就要挨打,而守旧必然落后。有人嘴上说打赢明天的战争,但思维理念还停留在过去;有人喊着信息化口号,但走的还是机械化的老路。战争不会重复,标准也在变化。今天讲战斗力标准,必须立足于“信息化条件下”这一前提。离开这一前提,战斗力标准就是软的虚的、过时的、没用的。
根浅长不成大树,虚花结不出实果。政绩观正了,战斗力标准就偏不了;打仗意识强了,战斗力标准就软不了。只有打赢脖子以上的战斗,让战斗力标准成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标尺,才能领取迈向未来战场的“准考证”。
(作者单位:武警部队后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