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中,“自信”是个关键词。他指出,我们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他指出,我们要有坚定的政治自信;他指出,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他指出,我们要宣传自信,要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这些“自信”都包含价值观的自信与自立,都与价值观的自信与自立密不可分。
为什么要强调价值观的自信?当今中国为什么如此迫切需要价值观的自信?
有没有价值观自信,关系到一个国家有没有精神独立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观。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观,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可以说,独特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发展道路、独特的价值观念,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根,是当代中国人的底气。没有价值观自信,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有没有价值观自信,关系到我们能否抢占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当今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各种软实力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正所谓“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一个国家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如果没有价值观念,想在世界上立足是立不住的。我们要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什么?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有了价值观自信,还要有价值观自立,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国家立起来,在中华民族立起来,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立起来。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立起来,首先是要把其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摆在战略地位,上升到战略高度。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起来,一是要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深厚价值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与中国梦紧密结合,核心价值观才能有聚焦点、落脚点,也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充实时代内涵和时代气息。二是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这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实质是以文化人的过程。三是要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总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自信又要自立。有了价值观自信,才能有自立;有了价值观自立,才能把自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