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国之本。今年两会,教育领域腐败尤其是高校腐败的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和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等多人对此发表意见,认为针对大学目前的腐败现象,须创造出不易腐败的土壤。
在两会召开前夕的2月27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向全国教育系统表示,绝不允许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为此,教育部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列为年度工作要点,提出了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多项具体措施。
过去一年,教育行业包括考试招生、科研课题、基建、后勤服务、职称评定、乱收费等领域的一桩桩贪腐案例浮出水面。可以断定,被揭露出来的仅仅是教育腐败的冰山一角。然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人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其托词是社会上比教育更腐败的还多着呢。确实,相对于经济领域的腐败,教育领域在腐败程度方面或许显得“清水衙门”一点。但是不要忘记,在一个个心地纯洁的稚童面前,小贪就会成为一个人终身难以解除的心结,会导致一个个人生价值取向的偏移。试想,当一个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一转身发现自己的老师和校长贪腐,他得到的将会是一种什么教育?
正因为此,教育系统的腐败不同于社会其他行业的腐败。教育若不能成为社会最后一块净土,就会成为社会腐败堕落的源头,它所造成的社会损伤远非经济账所能算得清楚的。它对人才成长和发展造成的恶劣影响将会延续数十年、几代人。所以亟待下决心斩草除根。
消除教育腐败的治本之策是加快依法治校和依法行政,加速去行政化的步伐,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走上依法治教之路。从根本上消除过度行政化,将学术权交由真正通过规范专业程序组建的学术委员会,改变行政权力不受监督的现状,使教育系统内部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不存在不受监督的权利。
而在微观上,首先,对已经发现的腐败案例,要坚决实行“老虎”“苍蝇”一起打,增强公众的反腐信心。其次,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守住底线。要从小处严辨义利,杜绝“苍蝇”式腐败,防范集体腐败。再者,要正确处理腐败与其相关方面的复杂关系。切实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待遇;规范校办企业的薪酬分配;完善课题经费分配和管理制度,提高对基础研究者的劳动价值的支出和奖励。
陶行知当年办学时,在自己上衣两个口袋里,一个放公款,一个放私款,他称那些公款私款混在一起的现象为“混账”。教育是一项被赋予特殊使命的工作,无论社会上发生什么,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必须是干干净净的,否则就是反教育。须以此为准则,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还教育一片洁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