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华日报:精准扶贫才能“扶真贫”

林 培

2014年03月07日13:42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精准扶贫 才能“扶真贫”

“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两句朴实的话,出自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实事求是确定扶贫对象,因地制宜落实扶贫措施,即扶真贫、真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去年,全省128万低收入人口成功脱贫,既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缩影,也是各地坚持分类指导扶贫原则、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结果。

精准扶贫的背面就是粗放扶贫。记者在苏北等地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低质、低效扶贫的主要表现有:扶贫人口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推进精准扶贫,加大扶持力度,是减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也是全省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而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夯实扶贫基数,挤干扶贫水分,是新一轮扶贫工作的基础。苏北很多市、县坚持实事求是扶贫工作路线,积极探索建立精准扶贫机制,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监管,确保扶贫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村、到户。

阳光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保证。像盐城市、县两级,普遍建立区域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对贫困户普遍建档立卡,建立贫困人口民主评议、一年公示、24小时举报电话、明查暗访等监督机制,坚决清退假贫困户,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

一户一策及帮扶“三落实”,是精准配置扶持资源、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苏北很多市、县,通过进村入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并加以公示。在建立常态多元化监督检查机制的同时,还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不致“张冠李戴”。

全省100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是省政府今年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事办得“实不实”,关键看精准扶贫“准不准”。如何准?要通过全面排队分析,对其中无劳动能力、主观脱贫意识不强和原帮扶政策未覆盖的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政策再聚焦、服务“吃小灶”,力戒“大呼隆”、大跃进式的扶贫。应当看到,扶贫不仅是造福子孙的政治任务,还是干部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立身之本。只有把贫困户当亲人,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才能自觉告别粗放扶贫,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今年是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的关键一年,各地各部门应牢牢把握中央对扶贫开发的最新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我省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紧迫形势,将扶贫开发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扶贫资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滴灌”转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