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巧霞
前不久,一篇题为《基层公务员自述:每天擦桌子证明自己还活着》的网络文章被广泛转载,主人公对工作的无奈和倦怠得到了众多基层公务员的认同。另据2012年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调研组对10个省份的党政部门中在职在岗的县处级以下(含县处级)公务员2482人次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我国79.89%的基层公务员存在有轻度工作倦怠的现象。
工作倦怠意指个人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疲惫、工作投入低、不良的服务态度和人际关系等状态,它是任何类型的职业群体都可能隐含的职业症状。 8成的比例说近明此类现象已非个别,而带有普遍性,如果不加以重视,势必会对其个人发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推进造成损失。
不仅是基层公务员队伍,部分事业单位的干部也有此种状况存在。究其根源,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情感认同,岗位成就感低落,表现出态度上的不主动、不积极,情绪低落、消极抱怨、没有激情;二是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在一个单位长时间从事相对固定的工作,轮岗和提拔的机会很少,其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渐消磨殆尽,仅凭已有经验和机械重复应对工作;再有,个别单位在干部的管理和使用方面问题诸多,既有岗位使用和个人特长结合不紧密,无法实现才尽其用;也有部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的缺陷和漏洞,尤其是在奖惩方面,不能按照干部的实绩严明奖惩,使干部心态表现出不平衡,严重挫伤了其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
那么,如何消除基层干部的工作倦怠,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首先,加强各类岗位的轮换与交流。新岗位能促使基层干部产生岗位危机意识,从而督促其主动学习业务,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进而激发干部工作活力,提高干部综合能力,增强其主动学习意识。
其次,完善进出机制和奖惩机制。一方面要给予基层干部一定的工作空间,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与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工作成就感、减少不良情绪、改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避免单一的职务、级别评价模式,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进退机制和科学规范的选拔、晋升激励制度,从而使那些工作年限较长、经验丰富的基层同志再次焕发工作激情,保持良好的奋发进取心态。
再次,加强基层干部的德行和服务意识教育。尤其是中青年干部,要自觉提升个人素养、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形成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热情沉稳的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