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华每日电讯:期待政府机构走出零透明度的尴尬

朱昌俊

2014年02月25日10:2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期待政府机构走出零透明度的尴尬

 国务院哪些部门信息公开最透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2014年《法治蓝皮书》,其中《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教育部、安监总局、发改委名列三甲,国家信访局、国家铁路局垫底。其中,国家铁路局透明指数为“0”。(2月24日《新京报》)

透明度为零,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极其尴尬的评测结果。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已经被分拆的铁道部,已不复存在,这意味着这是其最后一次得零分,但却不是第一次。2012年的透明度排名中,铁道部同样是垫底,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调查组未能在铁道部网站上找到任何领导成员信息”。一个与公众关系密切的部级单位,透明度居然为零,确实令人意外,但更意外的或许还是,为何连年垫底,却可以无任何改观?

零分,在这份得分普遍不高的排行榜中,不过是过于极端的一个结果,其背后所凸显的,实际上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共同困境。在阳光政府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的当下,相信即便是最终被检测透明度为零的铁道部,也不能否定提升自身透明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一再的事实证明,阳光不会自行穿透信息的雾霾,政府提升透明度如无外在压力,便很难给出令人满意的成绩。

不过,这种制度保障欠缺的原因,并非指制度条文的缺乏。就以铁道部为例,在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上,它或者可以称得上是“积极分子”。有媒体报道,从2009年开始,铁道部连续三年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而铁道部200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了该年度的工作成绩之一是,制定了《铁道部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对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作了具体规定。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制度建设成绩,并未能令其真正“阳光”起来。 

与政府的透明进度缓慢相比,这些年,社会对于政府透明度的呼声与要求,倒是有了明显的进步。个人或公益组织以法律的方式,向有关部门申请信息公开的行为,呈现出多发趋势。但令人遗憾的是,成功案例鲜有,更别提起到关键性推动的案例。这种公民热切吁求与司法寡淡回应的落差,恰恰是上述“有制度,无执行”尴尬的一种现实注脚。

政府透明度涉及机构设置、审批程序、考核指标、技术保障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但要真正有效提升透明度,改善在公众心目中的封闭形象,只能从最基本的入手。而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缺乏的并非是技术上的原因,而是惩戒机制的无力,司法监督的孱弱,并未令有关部门真正感受到“不公开”的压力。而对此的纠偏之道,只能是真正让民众的诉求能够通过司法力量得以安放,而不是变成空对空的吁求甚至是调侃、绝望。比如,司法力量如何能真正能为公民的申诉保驾护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如何能“硬”起来。这些最基础的保障不能兑现,零透明度便很难成为历史。 

如何能让政府信息公开走出“全凭自觉”和“公开由我”的监督困局,如何让公众的吁求不再“一厢情愿”?剔除“零透明度”的信息公开之耻,注定要先直面这样的权利之问,让人看到改变的可能——而这,也是零透明度的真正尴尬所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