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宁
近日,因不满护士在女友手部“连扎四针”,拥有30余万微博粉丝的电视台主持人王牧笛发微博称“想拿刀砍人”。该微博一经发出引起不少网友质疑,还有不少医护人员身份的网友在跟帖中对王牧笛的言论表现了极大不满,认为他是在宣扬“杀医”暴力,提出强烈谴责。
作为回应,王牧笛21日晚发出了第一条道歉微博。24日上午,中国医师协会在官网、官微上先后发布了一封致王牧笛所在单位的公开信,称“王牧笛应当下课”。后来,王牧笛再次在微博作了解释和道歉。24日,广东电视台纪委办公室负责人称,目前正对王牧笛事件进行调查,结果将统一对公众发布。(宗 禾)
发完“想拿刀砍人”微博后,当事人王牧笛两次道歉,并希望通过此事,医患之间能多些理解和沟通。可这事没完,网上对此仍然议论激烈。
有一定公众影响力的电视主持人在微博这种私媒体上“砍人”,无论针对谁都显然是错误的,除了道歉,还需更积极地消除这种恶劣影响。尤其是在近年伤害医护人员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的大背景下,这类有着明显暴戾倾向的极端言行,很容易对公众产生误导,是媒体人最不应该做的。
中国医师协会对其公开谴责,不仅是为了维护医护人员的权益,也是出于对当前医患关系中舆论导向走偏的担心。他们的谴责是正当的,应该得到支持。近些年,由医师团体出面维护医护人员权益的事并不多,其实,还有中华医学会和中华护理学会等更大规模的医护人员团体,也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重建和修复医患关系中来。
可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扎四针才找准血管”的那位护士表示一些歉意,作一些解释,如每个人血管的具体情况不同或自己是一位新手等,积极诚恳地与病人沟通,虽不一定能完全消除他们的不满,但也许不至于出现发微博来泄恨的结果。目前各地各医院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医患纠纷其实都是源于彼此沟通不好,由此失去了宽容。对此,医院和医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因为医疗专业性强,信息极端不对称,医护人员如果不主动、积极、及时解释沟通,患者很容易因不懂而生疑生恨,特别是在当前医患互信缺失的制度性障碍亟待化解的背景下。现在,不善、不愿或没时间与患者沟通的医护人员不在少数,愿意为医护人员“出头”的医护团体也不妨在这上面多下功夫,如定些规则、进行培训和设立奖惩等,鼓励医护人员学会主动针对“扎四针才找准血管”这类事与患者做好沟通。
欧美医院除了制度保障以外,就是因为这种沟通做得好,医疗纠纷很少。一位曾在国内和国外做过人流手术的女孩告诉笔者,国内在手术前后没有什么解释沟通,过程简单无语,甚至给人感觉有点粗暴。而在国外,医院要安慰解释一整天,有心理医生,有做手术的妇产科医生护士,还有营养和社会学专家等,因为他们把人流看成是她“失去”了一个孩子,非常重视,要一次次沟通到位,确认安抚了你的身心创伤。如果都能这样做,估计新手护士即使多扎了几针,患者也不会生出怨恨的。
对目前的医患关系,舆论中负面评价很多,这当然不能归咎于舆论将其说“坏”了。一些因医疗制度、医院和医护人员本身问题所造成的医患关系失和,如果没有舆论监督,情况可能更糟糕,对医患双方也更不利。所以,不回避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并开展广泛的讨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把握好了,有益于医患关系的修复和重建,但原则是要在法律框架里,舆论要努力营造宽容的医疗氛围,倡导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不是在已趋恶化的医患关系中再添怨恨和敌视。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