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灼
如今,在不少地方,不管遇到什么事,托人情、找关系几乎成为常态,仿佛不这样做,就不踏实、不安心,就会很焦虑,这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例如,有的人开车违章被交警拦住,就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找熟人疏通关系;有的人孩子上学、就业,就拿着礼物到处求熟人、托朋友;有的人生病上医院,也想着找关系、托医生,以便开点好药或者早一点住进病房……
“不找人难办事”的潜规则能大行其道,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不求人难办事”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存在“有人好办事”的现象。不久前,网上有一项“你对求人办事怎么看”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曾求人办过事,有七成人认为“没熟人办不成事”。
“不找人难办事”是一种反法治现象。在一个法治社会里,法律是一切人的最高行为准则。而在潜规则下,一些部门和办事人员对规则缺乏敬畏之心,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遵循的是权力至上、金钱万能和人情第一,坚信权大于法、钱大于权。这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给“无权无势”、没“关系”、没“背景”的普通大众带来更多焦虑,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大敌。
要打破“不找人难办事”的潜规则,首先,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用严密的法律来弥补和修复社会规则中的漏洞,让投机者无机可乘。其次,要对公权力加以严格的限制和监督。让办事的程序更加公开透明,让公共服务信息更加对称,使公权力的运行置身于公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以阳光的操作和程序驱散潜规则的“雾霾”。最后,还要加强公民法治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法律至上、规则第一的理念,让“不找人难办事”的潜规则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