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大众日报评论员:请抓紧留守儿童的手

邵方超

2014年02月12日15:37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请抓紧留守儿童的手

春节长假结束,不少农村孩子还没来得及跟爸妈亲热够,却又要眼巴巴望着他们返城务工,想起未来长期分居两地的生活,不免一下子失落起来,有的甚至哭喊:“爸妈,请再陪我睡一晚……”听来让人心碎。

留守儿童,多少年来,他们只能从父母偶尔打来的电话中,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感知父母的存在;过年时才盼来与父母短暂团聚,过后又回到深深的思念中。父母成了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很多在外务工的父母,与孩子分居两地,日夜打拼,为的是将来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无奈之下,只能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有时候自己都要人照顾,到头来却又当爹妈,又当老师,怎么能当好呢?爷奶管吃饱穿暖问题不大,但经验见识老套,很难教育好管好孩子。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去打工,结果孩子当下的教育却成了问题,这令人尴尬。打工致富所获得的收入,可能很难弥补这些年给孩子带来的亏欠与伤害。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是寂寞的,成长是有缺失的,是非判断、价值观认知是模糊的。他们渴望交流、渴望倾诉、渴望撒娇,却找不到对象。他们或许曾一次次盼望父母陪在身边,到头来却总是空欢喜,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甚至有的最后没有盼头了、绝望了,就走向了极端。年前,安徽9岁留守儿童小龙(化名)选择自缢身亡就是个例子。一个9岁的孩子,竟然以自杀的方式来拒绝心灵的疤痕被揭开,这里面该蕴藏多少痛苦呢?他的感情世界又该是怎样的冰冷呢?在这样一种矛盾、撕裂及缺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能健康、快乐、幸福呢?

在我国,每年有6100万留守儿童,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朵朵祖国的花朵,他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怎样的痛苦,如果不是小龙的悲剧见诸报端,或许我们很难真实体会。即使这样的体会,也可能只是我们这些“旁观者”的感受。笔者在春节期间走访了一些留守家庭,对于父子分离、家庭割裂、情感伤害所带给孩子的那种痛苦和悲剧感,很多当事人觉得这种处境太普遍太正常,不正常却成为极其自然的状态。

留守儿童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今天,打工者依然在为所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挥洒汗水,他们的孩子依然在偏僻的故乡“野蛮”成长,缺少情感慰藉、没有安全保障、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在这一事实面前,哪怕我们的经济总量再大、城镇化建设再漂亮,也恐怕很难让人兴奋起来。

当下,政府亟需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职能,给农民工子女创造教育条件,拓宽留守子女跟父母随迁到打工城市的路径,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跟随父母去生活,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此外,由于单个的家庭无法左右这一阶段性问题的出现,所以通过产业引导,让农民实现就近工作,减少外出流动引发的家庭问题,也值得思考和尝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