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谚云:“要认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交什么朋友。”领导干部与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往往成为考察其志趣、境界和追求的“晴雨表”
人从本质上讲,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人能够在人生旅途中孤独行走,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也都应给他人以帮助,所以,交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领导干部同样有七情六欲,也需要交朋友。但是,领导干部交友不同于普通人,普通人交友不慎,吃亏上当一般仅限于个人;领导干部则不然,由于身居要位,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交错一个朋友,往往就是掉进一口腐败的陷阱,不仅毁坏个人声誉,还会殃及集体事业。因此,如果说人的社会属性对领导干部有特殊要求的话,交友尤当谨慎便为其一,并且权位越重、要求越高。
慎友的要义在于提防“损友”。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曾把交友区分为两类:一类为“友直”“友谅”“友多闻”,一类为“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并称前者为“益三友”,后者为“损三友”。领导干部慎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想警惕,怕误交“损友”,做出违反组织原则和党纪国法的事情。古语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有畏才有警惕,才能谨慎。领导干部有所畏,无论对党的事业还是个人发展,都是一种好事。有所畏,交友就会注意甄别筛选、分清益损,知人而交、择善而从;就会“面壁成佛”,心中有“红线”、手中有“准绳”,确保不逾规违纪。从这个意义上,提防“损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
慎友的关键在头脑清醒。“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身处要职、手握重权,讨好、巴结、奉承的人肯定会多,然而刻意与领导干部结交者,往往看中和想利用的都是其手中的权力。这种情形下,领导干部一定不能犯糊涂。事实表明,越是高级领导干部,越要强化自我改造意识,越要牢记手中权力是人民给的,应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为自己谋私利。纵观一些因交友不慎而落马的高官,无一不是起始于头脑不清醒,抑不住欲望膨胀,管不住老婆孩子和身边人员,为居心叵测之人进攻留下了缺口,以至于毁誉坏事、悔不当初。
慎友从根本上讲是慎“私”。交友不能徇私情、谋私利,必须远离“小圈子”。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他还强调,“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凡是搞“小圈子”的,出发点都离不开一个“私”字。不管圈子里的人给自己的“小圈子”披上多么漂亮的外衣,最终目的还是营一个“私”字,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原则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谚云:“要认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交什么朋友。”领导干部与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往往成为考察其志趣、境界和追求的“晴雨表”。领导干部交友应该像习近平同志所倡导的那样,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同时要重视养性修身,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固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品格。如是,才能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会因交友不慎而使自己栽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