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甘肃日报:要听刺耳的批评

邓伟志

2014年01月22日14:46   来源:甘肃日报

原标题:要听刺耳的批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和优秀传统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甚至是“吹捧与互相吹捧”。许多人乐此不疲,很有一种“陶醉与互相陶醉”的感觉。

当然,说没有一点“自我批评”也不符合实际。在不少“年度报告”中,或多或少都有自我批评,比如“跟不上形势”啦,“距离群众的期望还很远”啦,等等。不过,这类批评过于笼统,且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故而免不了“空话”“套话”的嫌疑,甚至被指责为“表面文章”。

再者,说没有一点“相互批评”也不符合实际。有权的批评没权的,并非罕有;权大的批评权小的,也不少见;老板批评员工,更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这些批评,且不论对与错,但均有共同的缺憾:系“单向”而非“双向”。因此,只是“半吊子”的相互批评,充其量算个“半导体”。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成长、壮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行为规则。犹如棉枝不修则疯长而不结棉桃,人缺少了批评同样会沾染歪风邪气。只有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不断擦去脸上的灰尘。所以,批评是防腐剂,是拨正方向的舵手,是对快马的加鞭、加油。它能给智者以勇敢,能给弱者以坚强。有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能够听取批评;有的人之所以失败,就吃亏在拒绝批评。

批评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还要端正批评的动机,牢记与人为善。批评不是残酷斗争,不是把人一棍子打死。批评的目的,始终是治病救人。同样,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也要本着“责己严,责人宽”的态度,以朱熹所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胸怀来听取批评。

对待批评,悦耳的要听,刺耳的更要听。能不能听进刺耳的批评,考验着一个人素养的高低。不爱听刺耳的批评,无异于制造敌人,孤立自己。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一书的开头就说:“甜食吃多了会得病”,解决之道,就是“需要苦口的良药”。而且,振聋发聩的声音常常生于边缘,起于原野,“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所以,智者应当弯下腰来,倾听来自于草根的、那含有大量负离子的清风之声,做到“风声雨声”声声入耳。

听刺耳的批评是明智的,还因为如今的意见箱早已不是悬于大堂墙上的意见箱了。在网络时代,地球的面积有多大,意见箱的面积就有多大。公民皆记者,人人是“意见领袖”。你两耳塞豆,不爱听,可是别人在听,甚至全世界都在听。与其用出口转内销的方式,越洋跨海听批评,不如就近洗耳恭听群众的意见。

杂音难听,可杂音要比鸦雀无声好。当人们连批评意见也不愿提时,那说不定是认为我们已不可理喻了。这时就要留心:会不会出现“于无声处听惊雷”?

所以,欢迎批评是大智慧。智者在听取批评、吸收民智以后,会更有智慧。让我们紧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使美丽中国在我们手中成为灿烂的现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