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吉彦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不仅要有物质层面的富足,更要有社会保障的完善,公民权利的平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不仅是亿万农民的愿望,更关乎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取消农业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系列重大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农民得到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同时,不得不承认,时至今日,城乡差距仍旧巨大,农民难、农村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穷”和“土”依然是牢牢黏在农民身上的标签。
农民窘迫的生存状况不仅伤害了农民的感情,也引发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焦虑。锯腿自疗、开胸验肺、跳楼讨薪……这些发生在农民身上的极端案例,一再凸显农民作为弱者的无奈,时时触动着社会的神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总数的大多数,农民的遭遇,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让农民职业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身份成为体面的身份,农民劳动成为体面的劳动,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早在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多次提出“体面劳动”理念,去年4月他在与全国劳动模范座谈时再次提出“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浓浓的民本情怀和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有让土地收益最大化,农民的口袋才能鼓起来。长期以来,靠传统方式每家每户经营“一亩三分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经营方式局限越来越大,增收越来越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就是要通过现代经营方式,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与此同时,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还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日趋完善。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依然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当前,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养力度,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当然,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不仅要有物质层面的富足,更要有社会保障的完善,公民权利的平等。事实上,相对于收入的低廉,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社会认可的缺失更让农民缺乏体面的自信。在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之下,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都与城市居民有着天壤之别。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必须要做到城乡平权,而且要把解决农民的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建立城乡平等竞争的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方面的有关法规,用法律去保护农民的利益。应该看到,只有农民各项权利真正得到保障,农民“弱者”的帽子才能真正摘掉,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民以食为天”, 对于农民这样一个有着特殊贡献的群体,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他们的作用,任何时候都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庞大的农民群体不仅是我们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平等、幸福与和谐,我们社会全面的平等、幸福与和谐就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