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
11日1时37分,有“月光城”之称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古城过半被烧毁。初步调查显示,起火点位于一家客栈,排除人为纵火。
这座千年古城是我国最大的、保存最好的藏民居群和茶马古道的枢纽。这场大火,使全城最繁华的区域基本付之一炬,部分文物、唐卡等佛教文化艺术品被毁,直接损失估计超过1亿元,间接损失则无法估量,令人十分痛心。不论是香格里拉,还是其他拥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都应当认真反思这把大火烧出的问题,从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据当地介绍,导致此次火灾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由于消防管道裸露在室外,冬季温度低,为防消防管道冻裂,平时不能充水,临时有事时再从高处放水,从而导致火灾发生时消防用水不足。其次,古城内部道路非常狭窄,大型消防车辆无法直接进入受灾核心区。另外,古城建筑以木质结构房屋为主,加上天干物燥,风力较大,造成火势迅速蔓延。
从表面上看,这些原因似乎都是客观的,但细细推敲,就会发现,从根子上讲,这场大火,还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占主导。专家指出,电伴热带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消防管道防冻解决办法,早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冬季气温很低的地区。如果有关部门早重视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在独克宗古城采用。另外,整个古城里只有一个消防蓄水池,这个蓄水池里只有800立方米水,水源跟不上,消防车需要到1.5公里以外的水源点去取水,也大大影响了消防能力。这也是当地有关方面没有防患于未然的明证。
至于古城内部道路狭窄、建筑以木质结构房屋为主的问题,有关方面当初在进行古城改造前,就应当充分考虑到相关因素,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迪庆州文物管理所所长李钢指出:从历史上看,原来古城很多建筑的铺面都只建一层,不能建两层,有很多的防火道,堆肥料、堆柴火的空间划分也很明确。后来的开发把这些空间都挤占了,比如为了出租房屋就把一层改为两层,把很多空间建成出租屋,这对减少隐患、救火等极为不利。
独克宗古城的开发始于十几年前。据说,政府投资2亿元,撬动民间投资近10亿元,共同开发这座古城。当时,古城居民几乎户户投资、人人动手,香格里拉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地方百姓,都赚了钱。2012年,香格里拉县接待游客757万人次,旅游收入70亿元。但可悲的是,10多年来,陶醉于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繁荣,部分人在钱包鼓起来后放松了警惕,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事实:开发利用古城的前提是保护好古城,这也是古城人最重要的责任。只重视开发赚钱,不重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消防欠账日积月累,悲剧迟早会发生。
印第安人的古谚云: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停一停,好让灵魂跟上来。可以说,在对古代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方面,急功近利,过度开发,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把历史文化遗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放在第一位,这是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独克宗古城的这把大火,就是一个明确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