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党对政法工作一以贯之的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批示,无不体现着执政为民、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原则。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2013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政法机关“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政法机关要从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的高度来深刻认识政法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意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政法工作导向。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是否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政法机关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政法工作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政法工作的试金石,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自觉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政法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以民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良好,但仍处于刑事犯罪高发期,新的犯罪形式和手段不断出现,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都给维护治安稳定带来新的压力。政法机关要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为目标,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刑事案件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切实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对一般违法犯罪行为要当宽则宽,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努力消除治安隐患和治安盲点,加强对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加强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个人信息保护等重点问题的专项治理。要预防和减少重大公共安全事故,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要深入排查化解矛盾,建立和完善“大调解”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机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定有序。政法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把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关专题 |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