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宇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8日发布的《旅游绿皮书》建议,为应对旅游拥挤,应继续推动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优化,包括增加2~6天法定假日,以期恢复“五一”黄金周,加长“春节”放假时间等。(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9版)
近几年,呼吁增加法定假日的声音从未停歇过。去年两会,有人大代表提议延长春节假期,一时间成为焦点话题,并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民众对增加法定假期的渴望可见一斑。而此次社科院发布《旅游绿皮书》,建议增加法定假期,旨在吸取民意的基础上,为决策层的假期调整安排提供更为明确的参考。该绿皮书发布后,不少网站随即对此展开了民意调查,结果不出意料: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希望能增加法定假期,以期恢复“五一”黄金周,加长“春节”放假时间。
国人之所以对法定假期和长假如此重视,是由两个现实因素决定的。其一,带薪休假并未全面落实,法定假期基本决定了大部分劳动者的出游安排,而生活质量的提升在不断推动着出游热情的高涨。正因此,多一个长假就意味着多一次可以预期的旅行;其二,虽然包括双休日等的假日总量并不少,但因为加班成为常态,保护劳动者休息权的各项法规落实得不尽如人意,所以不少劳动者平时的休息时间经常缩水,此种情况下类似“五一”长假、“春节”长假,这样的带有强制意义的全国性普遍假期显然成为了一种休息期盼,并且职能部门在保障长假休息权的力度上也大过平时。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公众对于长假的渴望。
因此,增加长假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休息权的落实问题,但在现实语境下,仍不失为一种妥善回应民意的选择。同时,恢复“五一”黄金周,加长“春节”放假时间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在于,在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当下,多一个长假,会让众多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人多一次和亲人团聚的机会。当然,如若恢复了“五一”长假,拥挤的国庆长假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增加长假天数,不缺民意,更不缺共识。此前,公众对于放假的调休安排有所诟病,这一方面是众口难调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法定假日总数固定的情况下,无论怎么调都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长假的需求。明白了郁结在哪里,理当对症下药,显然在增加法定假期上,公众期待的是决策者的回应。
从长远来看,落实包括带薪休假在内的多项权益,方能从根本上化解公众的假期焦虑症。人们对于长假的热切期盼,也是在说明劳动者在辛勤劳作之外更加注重身心的放松,更加关注与家人的团聚时光。舆论场上,不乏有专家从经济的角度解释恢复“五一”长假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其实在一个个普通的劳动者看来,用一个长假来让心灵旅行,与家人团聚,或许才是最重要的意义。在增加法定假日的问题上,多些劳动者视角,或许多放几天假,就不会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