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纪检监察报:点名通报应成常态

雷振岳

2013年12月31日14:3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点名通报应成常态

中央纪委前不久就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发出通报,与以往不同,此次通报不仅涉及的人数多,而且对违规违纪干部直接点名。包括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司长孙国庆等在内的多名领导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不点名通报的现象由来已久,纵观近年来一些地方对违纪案件的通报,违纪者的名讳经常被“一些人”、“少数”、“个别”以及“某某”等一些词汇取而代之。这样的通报,往往令人讳莫如深、一头雾水,遭到民众的普遍质疑。中央纪委此次直接点名,扯掉了违纪官员的最后一层“遮羞布”,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从心理学讲,任何心理活动都会释放出一种外在的无法掩饰的信号,比如喜欢或讨厌一个人,总会有言行举止的心理投射,装是装不出来的。所以,当我们将通报批评和直接点名联系起来,工作态度就会充满正气感、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充满“理性而实事求是的锋芒”,以及不徇私情、敢于批评的勇气,将实话、真话、难听话全部撂出来,哪怕这些尖锐批评,会让某些人脸上无光、面子过不去,也要大胆批评,不拐弯抹角。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正是有了这种直言批评、点名通报,更多官员的工作紧迫感、责任感、勤勉清廉作风,就会得到及时唤醒。

遗憾的是,这种点名通报一度匮乏,在好人主义的影响下,批评总是考虑到对方的面子,总是不敢触及最敏感的问题。直言不讳的批评,非要拐弯抹角;触及本质的问题,也要躲躲闪闪;能一下说清楚的问题,偏偏遮遮掩掩。正如法理学家德沃金在《认真对待权利》中谈到的:“当一个人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义愤,或者他必须随风使舵地保护某些价值,这些价值在他看来与他想努力保护的价值没有什么关系时,这个人,就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了。”所谓的话语和言论价值,也会萎缩很多。

点名通报虽然刺耳,恰恰是及时而必要的提醒,更是思想活力和清风正气的催化剂。“一个个点名通报,就是一次次警钟长鸣。越公开,治腐才越有力,越透明,监督才越有效。”点名通报一点到底、不留情面,让违纪官员“亮相出丑”,中央纪委已做出榜样,各级各部门也应积极跟上。批评、处理违规违纪官员时别再遮遮掩掩,查处和通报违规违纪单位或人员,都要直接点名、实名通报,无需顾虑因官员被点名批评而脸上无光。要知道,点名通报不会损害政府形象,只会促进政府公信力的修复和提高,促使政府官员更勤勉、更清廉。希望点名通报成为常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