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华西都市报:“喝水取暖”度量教育责任的温度

2013年12月27日14:3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原标题:“喝水取暖”度量教育责任的温度

北京昌平区东小口镇芦家村属于拆迁村,在该村租赁房屋办学的打工子弟学校——经纬学校,因未在腾退期限前搬迁被停电无法供暖,700多名学前班、小学部、初中部的学生靠喝热水和搓手取暖。(12月26日《京华时报》)

由己及人,那些最小只有三四岁、最大不过十四五岁的孩子们,坐在停水、停电、停暖的教室里,将会是怎一个“冷”字了得。

如果是依法拆迁,本没什么可置喙的。但是,拆迁之前,给拆迁范围内的学校找一处安身之所,本也是基层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按照《义务教育法》: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政府应当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从事件的来龙去脉中,不难看出当地镇政府以及村委会,更多谈的是“拆迁大计”,至于学校以及就读的孩子们何去何从,并没有预案和考量。当教育成了拆迁的附庸与累赘,在寒冬中受冻的就不仅仅是700多名孩子,还有当地政府部门对待教育的态度。

经由此事,我们看到了一所风雨飘摇的打工子弟学校的不堪命运——虽有办学资质和办学许可证,却没有固定的校舍,也无力把控水、电、暖这些基本条件的命运。这种不堪,本身即是职能部门教育投入不足和购买教育服务不到位的表征。

目前义务教育奉行经费按户籍划拨的原则,让外来工流出地的义务教育经费没有有效使用;让流入地政府既面临道义指责,也因财权与事权不对等而感到压力,并由此导致责任意识淡漠。所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经费全国统筹、建立经费随学生学籍流动机制不容回避。只有理顺流入地方的教育经费,与其所担负责任之关系,才能改变打工子弟坎坷飘摇的求学命运。□燕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