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廷
自去年10月银川电视台《电视问政》栏目开播以来,该栏目持续刷新了银川电视台的收视纪录。日前,银川市旅游局局长参加了第5期《电视问政》。群众代表当面指出,现在景区卫生间脏乱差、配套设施不健全,星级农家乐重“评星”,不重管理,卫生状况差,旅游部门看不到吗?局长被问的额头冒汗。(据12月17日《宁夏日报》)
能让领导在台上冒汗,这样的电视问政还是有点含金量的。
应该说,电视问政不失为推进政府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手段,舆论关注,市民期待,通过电视这种现代媒介,能让普通市民与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之间达成良性的沟通和互动,有利于一些“老大难”问题的解决,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
领导为什么会在电视上被群众问的“直冒汗”?还是因为在台下没有做好工作。平时和群众接触太少,就不可能了解群众的现实困难,对如何解决群众问题也无从知晓;平时工作没做到位,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工作失职拖沓,群众的不满意自然就转化成了台上的诸多问题。
难怪有人说,领导干部只有平时多流汗,多“接地气”,经常深入实际开展工作,对民生工作做到心中有数,遇到问题早谋划、早打算、早化解,面对台上的提问才能镇定自若,才能少流汗。因此,那些已经被问得“脸红脖子胀”的领导干部,应立马回去改进工作作风,真抓实干,把问题及时解决了,汗也就没有白流。
笔者认为,电视问政必须致力于解决问题,不能满足于领导台上冒汗。台上汗冒得再多,如果没有后续作为,现场再认真较劲,也难免流于形式。相对而言,即便领导干部没有冒汗,但只要对民声民情“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那也应该值得肯定。据报道称,银川市旅游局局长被问政的第二天,就带工作组跑了几个景区和农家乐,对曝光的问题进行整改。这种态度,虽在电视镜头外,但比镜头内还要精彩。
当然,电视问政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针对群众提到的“老大难问题”,主持人往往要求有关部门一把手给一个解决的时限。这就给观众一个错觉,一些积压多年的问题只要上了电视问政栏目,一夜之间就解决了,这样群众就会问“早干什么去了”。再比如,涉及一些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问题,群众的反映诉求往往还难以得到反馈。
总之,电视问政的目的不是让官员难堪,也不是为了得到一个迫于压力的承诺,作为一个渠道和平台,它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体制、机制,甚至自身观念中存在的毛病,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通过问政能够得到一个常态的工作机制,让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电视问政也算是达到“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