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福建日报:合理用药不能光说给患者听

潘抒捷

2013年12月18日15:08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合理用药不能光说给患者听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指出,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自我用药比例逐步上升,导致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他公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合理使用药物,既可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目的,也可避免误用、滥用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产生本不该有的毒副作用。除了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外,用药合理,还能够尽可能地以最少的费用支出,换取最大的治疗效益。这一方面减轻了病患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配置好有限的医疗资源。

然而,从当前情况看,城乡居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医疗素养亟待提高。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仅有9.56%的居民具备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基本医疗知识,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中国科协调查发现,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将成人药品减量后让孩子服用,甚至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数据或许枯燥抽象,可公众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急需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以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为例,在我们身边,为了见效快而下猛药的情况并不少见。即便是感冒之类的自愈性疾病,不少患者一有症状,便要求挂瓶。我国每年输液制剂上百亿瓶产量的背后,正是由这样一片又一片的“吊瓶森林”支撑。几天前,广东佛山一名小女孩患呼吸道感染,家长要求用猛药遭拒后砸伤医生头部,这就是只要疗效不问隐患的一个缩影。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制定并发布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虽然是重申常识,但这些信息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普及科学权威的知识,有助于公众树立合理用药的意识,走出误区。

不过,合理用药的原则,光说给患者听还不够。因为治疗疾病的过程,患者只是客体,医生才是决定用药的关键环节。在医疗专业知识不对称的情况下,一旦某些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行为失范,动辄开大处方,合理用药便无法落地。以此次公布的“买药要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的原则为例,现状就不容乐观。早在2000年,国家药监局就要求处方药必须凭处方才可购买,2004年又将凭处方购买的药物种类扩大至抗生素类、抗真菌类等几类约400种抗菌药。可是,规定施行十余年后,最近各地记者在暗访中发现,无需处方仍然能在药店轻松买到处方药,并开出了同等价格药品的销售凭证。

所以,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所言,提高公众的合理用药水平,是一项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社会各界与公众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做到合理用药,有效地治疗疾病,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临床用药规章制度,开展合理用药的宣传和知识传播;同时,加强建设医德医风,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用药服务行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