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的新型户籍制度。
尽管“2020年”这个时间表不够细,但相比之前户改没有时间表而言,显然是一种进步。且“新型户籍制度”这一概念的提出,或蕴含两层意思:一是新一轮户改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结伴而行”。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但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只有35.3%。可见,户改仍落后于城镇化发展速度。
二是“新型户籍制度”的建立,或有别于以往的户改。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坦率说,效果并不理想。而这一轮户改的决心和力度,或许不同于以往。
但是,将新型户籍制度形成的时间定在2020年,让人有些意外。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如果形成新型户籍制度还需要六年时间,不仅这个庞大群体的权益保障受影响,也会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学界和坊间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城镇化成败关键在于打破户籍樊篱。如果新型户籍制度形成时间晚,户改效率低,新型城镇化应该释放的投资潜力、消费潜力等,就不能及时、充分地释放,不但会使社会面临经济增长压力,社会保障、民生投入等方面的压力也会增大。
基于此,户籍制度改革的进程其实应该更快,让符合条件的城镇提前一步形成新型户籍制度。相关部门不妨先出台指导意见,指导符合条件的城镇先行一步,在新型户籍制度上进行探索,为其他城市积累经验,并授权地方政府或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新型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