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据新华社电,中组部负责人就学习贯彻《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各地各部门要按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抓紧清理和调整本地区本部门的考核评价指标,废止不符合中央要求的制度规定。要规范和简化各类工作考核,切实解决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繁琐考核、“一票否决”泛化、基层迎考迎评负担沉重等问题。
“一票否决”泛化的问题确实不容小视,它似乎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据报道,某省“一票否决”事项竟多达62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仿佛没什么不能“一票否决”,让基层苦不堪言。
“一票否决”被滥用,不良后果显而易见。其一,让下级穷于应付,实在应付不过来时,极有可能弄虚作假。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部门,都有“一票否决”事项,当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一票否决”事项经过层层加码,纷纷压向基层时,为了不被“一票否决”拿下,恐怕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将一些硬指标变成形式主义,向上级大玩“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
其二,只高度重视那些“一票否决”事项,抓起工作来难免挂一漏万。由于“一票否决”事项在众多考核指标中最具威慑,关系到政绩好坏,关系到奖惩与升迁罢黜,一些领导干部就会认为,这一项若没有抓好抓实,所有成绩则可能归于零,一切都“白干了”,于是扎扎实实主抓“一票否决”事项,甚至把它搞成面子工程,说假话,做假事,却淡化和弱化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工作。早有专家因此指出,“一票否决”的泛滥,易产生以偏概全的评价后果,让人分不清枝节,抓不住工作中心,这是比较危险的。
其三,“一票否决”被滥用,会伤害“一票否决”的制度刚性和政府公信。弄虚作假和大搞面子工程,让“一票否决”成了“一票不决”。也有一些“一票否决”事项因问责不严,更成了彻头彻尾的摆设。一位环保部官员曾说,环保“一票否决”在一些地方就未落到实处,“除非真的发生特别重大、影响极坏的污染事件,实在保不住了才被追责”,现在一些城市每个月都在空气质量最差排放榜上,没看到哪个官员因此被免职。这会不会导致公职人员不再将“一票否决”当回事呢?
“一票否决”不可能包治百病。对大大小小、名目繁多的“一票否决”事项,必须进行大清理。此番,中组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解决“一票否决”泛化问题,便是对“一票否决”的考核制度进行纠偏。各地各部门要动“真刀真枪”,能取消的要取消,不能取消的要给出很清晰的边界,必须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行政考核指标,以免“一票否决”干扰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