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在“最豪华区政府”“最‘牛’镇政府”等负面典型被不断曝光的当下,湖南一些的县委因“蜗居”在老旧的大院办公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几十年来,老房子里进进出出过好几代县委干部,办公楼虽然低矮陈旧,却敞亮无障碍。对百姓而言,没有什么比不设防的这些老旧大院更能够体现“门好进”的亲民和便民美德。(12月4日新华网)
陈旧的县委大院带给公众的感觉,不是简陋寒酸,而是踏实温暖。
如今,“官不修衙”的理念早已被打破,一些地方不管有钱没钱,都想方设法建办公大楼,有的政府办公大楼富丽堂皇,豪华气派,俨然一景。在这种语境下,湖南这么多地方的县委在陈旧的办公房中一呆就是几十年,体现出一种“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的可贵品质。
实际上,很多县并不是没钱修县委办公楼,只是他们优先把钱用在了建养老院、修路等民生环节。这一决定摆正了官员的办公利益与群众的民生利益之间的关系,发扬了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陈旧的大院,树立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高耸的政府大楼、迷宫般的办公室、层层把关的门卫,很容易让人的心中产生或多或少的畏惧感、距离感、困惑感,很容易阻碍官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很容易卡住群众的诉求。而这些低矮陈旧、设施简陋的县委大院,却显得非常“平易近人”——群众找领导,敲敲门就可以进屋,畅通无阻。这样的氛围才是平实的、朴素的、健康的、和谐的,才容易酝酿出干群感情,才是群众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