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增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优势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期间要求我们,要切实做好“三农”工作,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落到实处,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问题意识,不断增强进取意识,勇闯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新路径。
勇闯“三农”新路径,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未然。做好“三农”工作,思想上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多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连续增产,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逐渐降低。巨大发展成就和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变化,使一些同志在思想认识上不自觉地降低了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在一些同志看来,抓“三农”工作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对GDP和财政收入贡献少,远不如上几个工业大项目立竿见影;有的同志被近年来农业的连年增产麻痹了头脑,把农业增产增收看成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事,抓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有所松劲。必须清醒地看到,“三农”问题始终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经济社会越往前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就越艰巨;农业丰收延续时间越长,各种资源要素就绷得越紧,保障供给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抓好“三农”工作,气可鼓不可泄。再创山东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必须真正在思想上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长期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勇闯“三农”新路径,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实实在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多年来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多年来,我省农村改革与发展成就巨大,但也面临一系列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如,在农业经营体系上,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运转多年,“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统”怎么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再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状况日益明显,“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吃得饱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又成为新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一切新谋划与新举措,都是为了解决这些发展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三农”工作的新局面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也必将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到拓展和深化。切实做好山东“三农”工作,就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抓住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勇闯“三农”新路径,要不断增强进取意识。山东是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连续上了几个大台阶,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全国粮食安全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作出了贡献;同时,作为农业农村改革的先行先试省份,在农业产业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等方面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只有锐意进取,才能保持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山东“三农”工作提出了“三个导向”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大力推动改革,打破那些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科学有序地向前推进,用改革创新的新举措实现“三农”工作的新进展;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使农业增长动力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传承乡村文明和乡土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