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杭州日报评论员:读懂“清华保安哥”背后的无奈

王俊勇

2013年11月20日13:50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题:读懂“清华保安哥”背后的无奈

长沙县高考状元、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小区保安,湖南人张晓勇的人生画出了一条跌宕起伏的轨迹。据媒体报道,张晓勇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1996年毕业后在广州一家外企工作,由于工作不如意,加上父亲生病,他辞职回长沙照顾双亲。经过多年的浮沉,张晓勇现在是长沙一家陶瓷市场的保安,月薪约两千元。

清华毕业生、保安,反差如此之大的两个标签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毫无例外地引发了公众热议。前些年有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如今有清华高材生当保安,名校学生的命运浮沉,总是让人唏嘘不已。

名校毕业生当保安,值不值?这是绝大多数人得知类似消息的第一反应。其实,从这一追问的背后,读出的是普通人在这个时代的诸多无奈。

从见诸报端的内容看,张晓勇人生的巨大转变,大概源于父亲生病,他辞职回乡照顾家人。不妨试问,如果我们的养老体制、医疗体制十分完善,张晓勇大概不必辞职回乡,或许也不会遭遇事业的下滑。当然,在家侍奉双亲,享受家庭的温暖,也是人生的幸福与成功,然而,从张晓勇自称毕业17年从未参加过大学同学会来看,他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

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不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再完全依靠子女,这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另外,如今的年轻一代以独生子女为主,要让一个孩子承担两位老人的养老费用,确实非常困难。由于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年轻人在事业拼搏与照顾父母之间纠结,这是人们从张晓勇经历中读出的无奈。

另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是,清华高材生当保安,很多人会认为不值,张晓勇自己也有些落寞,原因何在?无非觉得保安这个职业工资不高,也不稳定,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清华毕业生当保安是大材小用。耐人寻味的是,去年哈尔滨招聘事业编制的环卫工人,引来29名硕士研究生报名,还有研究生称,死也要死在编制里。保安和环卫工人,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职业,为什么在这两起事件中,从业者的心态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很明显,关键就在于体制内外的身份区别。体制内的优厚待遇,引得研究生趋之若鹜;而从事体制外的保安工作,连当事人自己都羞于向昔日同窗提及。

中国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过现实状况和社会心态却不是如此。如果有一天,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会太悬殊,防老不再依靠“养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保障,那么,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高材生当保安才不会再成为新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