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枫逸
距年底不足两个月,从不少城市房价涨幅看,离年初设定的房地产调控目标,相去甚远。1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10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来看,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除温州外,其余城市全部上涨。其中,21城市房价涨幅高于10%。(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9版)
今年年初,不少城市都提出了今年房地产调控的具体目标,多地明确表态“房价涨幅低于收入增幅”。统计显示,过去3年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多在8%~9%,但广州、厦门等21个城市今年前10个月房价涨幅就已经高于10%,调控目标基本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收入跑赢房价的希望再次落空固然令人沮丧,但这样的结果,应该早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2011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八条”明确要求各地公布房价控制目标以来,房价调控军令状已经不止一次成为过眼云烟。
房价调控军令状缘何屡成戏言,首先在于问责成空谈。近年来,住建部等部委多次重申,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要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不过,这份严厉更多停留在嘴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中,鲜闻有哪个地方因此受到问责。吹牛可以不用上税,地方自然不会拿军令状太当回事。
其次,地方政府对房价调控力度不够。在制定调控目标时,不少城市总喜欢用“基本稳定”这样的模糊字眼,还有的设置上涨多少的目标,几乎没城市敢提一个“降”字。更重要的是,调控军令状只是一个空洞的目标,没有实施的路径和步骤,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相关部门的责任是什么,公众完全一无所知。正如北京市房协副秘书长陈志所言:“房价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供给方面、需求方面、政策环境方面。仅设定一个房价目标,而没有相应的措施,那等于喊空话。”
君子无戏言,政府更不能空谈。调控成“空调”,不仅挫伤了公众对于调控政策的信心,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更直接纵容房价的不断高企,住有所居的民生问题愈发凸显。囿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地方政府缺乏实质调控的动力和决心,要想解决房价“越调越涨”,必须强化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调控落到实处。一方面,减免相关税费,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净化房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同时,加强对调控目标落实情况的督导,无法完成目标的地方政府,坚决问责,绝不姑息。
土地和房价是面粉和面包的关系。目前,开发商的平均土地成本占30%左右,在上海等一线城市,土地成本有时候占到房价的四至五成。可以说,房价的逆势上涨,与地王频现不无关联。商品房建设本应是市场化行为,但眼下地方政府垄断了土地出让市场,这种单轨制供应导致土地出让与实质需求失衡。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大量低成本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通,有助于平抑土地市场价格,推动畸形的楼市理性回归。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今后政府应更多地将商品房供应交由市场调节,把主要精力用于保障房、廉租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确保每一个家庭的安居梦都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