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文广新局15日宣布:从明年1月1日开始,南京市所有的演出讯息,不管是商业演出,还是高雅演出,一旦公布,都将在该局官网第一时间挂出。
11月6日,该局参加南京市“向人民汇报”电视述职直播,当有服务对象反映“京剧《赤壁》到南京演出,市民都不知道,更别谈去看”时,述职的该局领导承认对文艺演出的宣传推介还不够。
从发现问题到拿出整改措施,前后不到10天,显示了电视述职直播的强大力量。然而,已相当普及的电视问政的效果并不是都这么好。
从露天广场到演播大厅的得与失
只要时常看电视问政节目,观众不难知道,电视问政都在电视演播厅举行,场面热闹气派,灯光舞美等元素一组合,问政的节目效果非常好。殊不知,电视问政最初其实起源于广场,直到去年,我省13个直辖市共举办了12场行风热线电视直播,其中绝大部分在露天广场举行。尽管场面有些忙乱,问话和回答都有些粗糙,但群众参与的热情依然很大,对电视问政的认可度较高。
今年,这种情况发生改变。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省市共举办了9场电视问政,除盐城安排在电视台大院内实行“半封闭”外,其余均在演播大厅。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一些地方认为广场直播至少有两个不足:一是维持秩序困难,组织方压力太大,去年盐城的电视问政,当地群众蜂拥而至,结束后,一位纪委干部向记者坦言:“1.5小时像过了15小时那么长”;二是因为缺乏组织,市民提出的问题通常都比较散,缺乏代表性,往往是个人的一些私事、小事,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然而,将电视问政放到演播大厅,也有缺陷。“最大的不足是原汁原味的那种真实感没有了,导演的成分过重,容易降低百姓的信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纪委干部认为,电视问政搞了几年后,人们发现,电视问政也牵扯了机关太多精力,9月份举行的电视问政,8月中旬起就要开始筹划、拍摄、暗访、准备场地。直播当天,几乎是全程动员,耗费了很大的公共资源,对电视问政的审美疲劳和疲倦心态逐渐显现,“有的人甚至觉得电视问政进了电视演播大厅后表面热闹,解决的问题又有限,还牵扯了这么多精力,不如不搞,如何克服这种倦怠感,影响电视问政的命运。”
小心“标准答案”成为新形式主义
今年,武汉市以“转变作风优化环境”为主题,选取“三公”消费乱、交通秩序差等问题,上电视直播。然而,市民看了一通下来以后发现,干部们的回答不像过去那样各不一样了,而是渐渐了有“套路”:先承认“确实存在问题”,然后说“反映的问题正在改进”,最后表示“明天去现场看看”。
在电视问政中被“问倒”的越来越少了,干部们回答问题的“技巧”越来越高了,但如果都在用“标准答案”对付问政,新的形式主义就可能出现。电视问政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能不能实打实地解决问题,应该是评价问政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今年5月,我省某地曝光了村民常年买水喝,自来水管铺到门口却接不进家门,问题几年都没得到解决。巧合的是,第二天要电视直播了,前一天问题就被解决了。今年9月,某市的电视直播中,惊动三部门、大半年没修好的两块窨井盖在直播前夜被修好了。
能够解决问题当然是好事,但是,几年未解决的问题一夜之间就解决了,这种解决问题的“套路”暴露出来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应付主义等问题也值得深思。
比“标准答案”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场热闹,会后冷清,承诺“高度重视、立即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落实,这种“套路”更容易影响百姓对电视问政的信心。在电视问政中,一些单位为了获得高分,赢得好感,脱离实际拍胸脯,胡乱承诺说漂亮话,把宝押在群众“三分钟关注度”上。在今年某地的电视问政中,针对百姓反映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当地干部当即表示“一个月内解决”,市领导却迎头浇冷水:“你们真的一个月能办好吗?你们是什么条件?”显然,诺而不践,不如把实际情况和困难老老实实告诉百姓,赢得理解。电视问政,最怕的就是高调承诺,低调办理,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把“评价话筒”交给百姓才能“问得久”
让电视问政真正问得好、问得久,关键还在于完善制度,把“评价话筒”真正交给群众。从2009年开始,南京连续4年开展“向人民汇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全媒体直播活动,目前“向人民汇报”已经成为南京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品牌,其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节目把民主评议结合在一起,并且注重评议结果运用,评议结果真正影响到部门和官员,让问政具有了强大的威慑力。
把评价权交给百姓,首先让百姓来选择“谁该评议”。据了解,目前,许多地方的电视问政在安排上线部门时,一般是按照当年的民主评议主题,比如,2012年为服务部门,2013年为经济管理部门,这种安排方式让与群众接触最多的部门隔几年才能与群众会面。只有将谁上线、谁多上线的选择权交给群众,电视问政才能离群众更近。
“电视问政这种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的形式发展前景广阔,有发展成为一种长久制度的潜力。”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谊认为,电视问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于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而要真正改变机关作风,还要把评价权真正交给群众,要围绕“由人民选择、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的目标,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以纲纪严明的制度规范来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建章立制贯穿于电视问政的全过程。 (记者 陈月飞 刘庆传)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