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政绩考核体系,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开展优化考核,推动区县科学发展行动,就是要针对区县产业同质、竞争无序、考评趋同等问题,对各市级部门现有考核内容进行全面清理,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划分、定位和重点任务的要求,制定导向正确、措施科学、考准考实、简便管用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容易助长偏颇的政绩观。在这种考核体系指挥下,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总是急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他们不顾长远、脱离实际作决策;漠视现实、盲目蛮干;热衷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严重危害党和政府形象,疏离了党群干群关系。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
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要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各区县资源条件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需要发展的方向、重点亦应有所不同。如果不考虑这些客观实际盲目发展,就是不讲科学发展观的“蛮干”。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现有考核体系进行全面清理,坚决走出唯GDP主义的怪圈。需要制定有利于促进区县差异化发展,导向鲜明、重点突出、务实管用的考核评价体系,重点开发地区要提高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考核,兼顾其他;生态保护地区要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旅游发展方面的考核权重,同时优化提升各自的经济发展项目,促进生态涵养保护前提下的经济发展。
有了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才能发挥好政绩考核的方向性和指引性作用。通过“指挥棒”的引导作用,将各类“选手”按不同科目、不同重量级进行划分,分类确定重点考核指标,避免不分轻重、平均用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定位不清晰、重点不明确所引发的产业同质化、招商引资无序竞争等现象。让区县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真正办实事、求实效、出实绩。
有了科学的考核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各区县积极性,激发发展的斗志。考核指标的科学化、差异化来自于对各区县实情的调研和考量,并将其与国家和我市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它是导向也是压力,有利于各区县发挥比较优势,充分调动发展积极性,释放发展生机,解决“等、靠、要”的思想障碍。从而能有效促进各区县传导压力、激发动力、释放发展活力,这也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县科学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根本在于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要通过优化政绩考核,发挥好政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领导干部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最大的政绩追求。要认真“做事”而不是“做秀”,从而有效推动各区县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富民兴渝”和重庆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