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新华每日电讯:规划部门为何“解释不了”短命工程

周潜之

2013年11月13日13:0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规划部门为何“解释不了”短命工程

■每日一评 “穷折腾”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干快上”,结果就是越折腾越穷,越折腾越没有收获

据新华社报道,河南省新野县投资千万元兴建的一座公园,为给一个五星级酒店项目“让路”,尚未建好就被毁掉。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短短3年多的时间,新野县因重复建设而毁掉的新建项目多达5个,总造价超亿元。然而,面对各方质疑,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竟称“我解释不了”。

三国大道改造工程,改造前使用不足6年;滨河路城区段改造工程,改造前使用不足8年;人民路和朝阳路,距最新一次改造也仅有两三年……城市基础设施如此短命,相信任何普通群众都会感到惊讶,负有直接责任的规划部门该做何解释?

城市建设大搞短命工程,被当地民众痛批为“穷折腾”。这种批评直指要害,但还不够全面,当地政府部门的问题至少还包括“乱折腾”和“好折腾”。对短命工程来说,“穷折腾”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干快上”,结果就是越折腾越穷,越折腾越没有收获;而对于新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搞短命工程,恐怕更像是在“乱折腾”和“好折腾”。

说起河南新野县,如果没有这起惹眼的新闻事件,很多人恐怕连听都没有听过。除了历史上著名的“火烧新野”,现实中它只是一个“位置偏远,交通不畅,长期以来新野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发展不足,城市建设缓慢,是一个典型的无资源、无特色、实力弱的欠发达”的农区县。但有资料显示,短短几年时间,当地政府已经将新野县打造成了一个“产值超百亿的主导产业和一个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

有资料显示,自2009年以来,该县实现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8亿元,铺修道路23条,总长度达到30公里,仅产业集聚区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建成区内道路62公里、标准化厂房27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自来水厂和供电设施相继建成投用……短短几年时间内,新野为何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答案其实很简单——贷款。要完成如此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个发达城市来说,或许卖一块地就够了;但新野县只是个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还不到4亿元的穷县,钱从哪儿来?一份调研报告给出了如下答案:“新野县组建了金财信用担保公司、金源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金茂标准化厂房投资建设公司和金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四大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32亿元,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政府融资靠什么担保,一是财政收入,二是土地收益。这也是近些年我国很多地方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套路。有了寅吃卯粮的所谓“政策机遇”,有些地方政府花起钱来自然也就一点也不心疼了,反正是花钱“只争朝夕”,还钱“由着它去”。长此以往,风险必然越积越多。

由此看来,城市大搞短命工程,规划部门虽有责任,但根子恐怕更在于土地财政和在此基础上财政支出的“土豪”心态。在土地经营的理念之下,公园变酒店,背后是土地价格的提升。在这种折腾之中,地方政府还能受益,何乐而不为?

发展经济需要先搞好基础设施,无论是建设工业园区,还是大搞城镇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过去,很多地方都为资金发愁,现在一些地方通过融资渠道得到大量资金支持。但这种本应该用在“巧折腾”“会折腾”上的资金,如果被随意“乱折腾”花掉,产业兴旺不起来、经济不快速发展,经济的“虚火”再烧一遍,新野不知道还会是什么模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