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福
10日上午11时,“北京地铁”在其官微附图指责不文明行径:“‘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北京首都的宽容大度为人称道,但有时候宽容过了头也是最大的诟病。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此言论一出,引发舆论哗然。 (11月10日《新京报》)
地铁是公共空间,文明应是乘客自律的“公约数”。一些人在地铁上乱扔垃圾,有违公德。地铁公司提醒乘客戒除陋习,遵守公序,很有必要。但谴责不文明行为,也该文明表达。
“蝗虫”,在舆论解读中,向来带着贬义色彩:苏轼就曾以“飞蝗来时半天黑”,来形容蝗灾可怕;而在如今,它已变成人身攻击、形象丑化、尊严辱没的惯常表达。作为代表北京地铁网络公共形象的官方微博,发布带有歧视性的言辞,不仅不能有效倡导文明乘车行为,反而可能激起不少外地乘客的反感心理。
而今,“惹事”微博已遭删除。它或许只是微博管理人员“失言”,但官微终究是“代表官方立场”的,出现“蝗虫”失了分寸。而这也无异于一记警钟——对公共服务部门或机构来说,当谨言慎行,不可有任何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