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晋平
换位思考,在嘴上说说的人不少,而真正像山西省儿童医院当成一项任务去落实的不多。本报11月8日报道,省儿童医院组织80名医务人员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让他们利用诊疗间隙“当患者”,依次陪同患者体验就医流程,体会就医辛苦。如此郑重其事地让医护人员换位体验和换位思考,可谓用心良苦。在医患关系还不够和谐的当下,作为医院一方能有此积极态度,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刚刚过去的10月,国内发生了多起医患纠纷暴力事件,被不少医务界人士称为“黑色10月”。我们在严惩暴力犯罪的同时,更应看到重建和谐医患关系、修复医患裂痕任务之急迫。
医患纠纷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价值观扭曲、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管理体制机制存在问题等都与之密切相关。社会各方都应为重建正常医患关系尽一份力。但医患双方无疑是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而医方更是扮演着管理者、沟通者等多重角色,更应该像山西省儿童医院一样与患者换位思考和换位体验,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争取主动,加强医德教育,改善服务理念,弘扬良好医德医风。《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风和太阳打赌如何让人们脱下裹着的外套。风用尽了所有力气向人们猛吹,结果风越吹人们的外套捂得越紧。而太阳则是露出笑脸,阳光温暖着大地,人们都主动脱下了外套。温暖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同理,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向对方释放善意,换位思考,换位体验。如果医院能从患者的感受出发,注重与患者沟通,双方就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
然而我们看到,在发生暴力伤医事件后,一些医院采取的却是让医生“习武防身”的办法。如,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邀请公安教官培训医务人员正确自卫,上海中山医院邀请跆拳道高手传授防身绝招,等等。这种把医护人员“武装到牙齿”来应对暴力袭击,管用不管用先且不说,单是把医患关系看成是潜在的敌对关系,就是个“黑色幽默”。
与之相比,省儿童医院让医护人员在诊疗间隙“当患者”,体验就医流程,体会就医辛苦,堪称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高明之举!当然,换位思考是双向的——患者也应体谅医务人员的种种难处,看到医务人员的种种不易,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