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通高
“听得骂声”,本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一种态度、一种胸襟。但仅有“听得骂声”的胸襟和态度还不够,还要善听“骂声”。
能“反话正听”。老百姓愿意骂,多少还有些“恨铁不成钢”,或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期待;哀莫大于心死,如果连骂的心思都没有了,大概就属于万念俱灰,上访、群体性事件必然接踵而来。“反话正听”要求党员干部,能多从建设性的角度去挖掘“骂声”中所饱含的真情、蕴藏的思想和寄予的希望,从而反躬自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一味地把群众“骂声”斥之为“刁民胡言”。
能“管中窥豹”。群众“骂声”虽多指向个别特例,但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则需要挖掘。党员干部善听“骂声”,就是要有充分的政治敏锐性,从群众个别、具体的事件中窥探出可能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查找出“骂声”指向的问题“根子”,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未雨绸缪。
能“闻骂则改”。“宁听骂声,不听哭声”是一种态度,“闻骂则改”则强调行动。我们要懂得从骂声中提炼民生,以民声为突破口,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最直接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这十个“更”,已经非常鲜明地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群众有“骂声”不可怕。如果将“骂声”当成“忠言”来听、当作“良药”来服,理性对待、虚心接受、立即改之,那么,“骂声”过后,赢来的必将是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