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安
“烟酒销售指标”、“精神病指标”、“结扎流产指标”……这些指标本身设置就多不合理,还通过层层摊派,加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知情学者透露,“一票否决”的地方乱象,引起高层关注。如何科学设置和规范“一票否决”?中央组织部等已着手调研。(《新京报》11月4日)
只要在基层担任一官半职,都可能碰到一票否决这位“老友”。原因很简单:一票否决的事项太多了,早已发展成了“十几票否决”了。
“一票否决制”在我国已实行了30多年。最初中央提出的一票否决只有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项,后来它就泛滥成灾了。上面觉得某项工作重要,就来个一票否决;某项工作难做,也来个一票否决;某项工作紧急,还是一票否决。于是,除了计生、综治之外,减轻农民负担、环保、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访、招商引资等领域都有一票否决,甚至连整治黑网吧、黑车、打击非法行医、烟酒销售、精神病筛查等阶段性工作,也能成为一票否决的新项目。
一票否决遍地开花,效果到底如何?我们知道,一票否决发生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否决官员们的政绩、官帽,促使他们高度重视和努力做好工作。当一票否决变成十几项之后,其作用其实也就锐减了。问题是,当十几项工作都事关官员的命运,下面的官员会怎么办?一是“你加压,我加水”,用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来应付。例如,引进100万元资金的项目就能谎报成数千万元。没有外资花钱“买外资”,就是逼出来的结果。二是“你加压,我违法”。比如对“越级上访”的一票否决,就造成对上访者围追堵截,甚至非法关押;或者对上访者的所有要求都照办不误,花钱买太平。
一票否决的畅通无阻,原因在于对上负责的体制。下级有无政绩由上面说了算,下级提拔任用由上级说了算,这才导致上面可以任意“否决”下级而不受制约。这样做的结果是,强化了下级对上负责的心态,当下级的命运前途都由上级掌控,他们对于上级就容易由服从变成盲从,甚至是人身依附关系。甚至当一票否决与群众利益和法律发生矛盾时,一些官员也会选择服从上级。
如何解决一票否决泛滥现象,为下级松绑?办法也有两个:治标之法是,废除各级随意出台一票否决的权力。例如新疆只保留中央要求的事项;广东省要求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规定之外的事项“一律取消”。而治本之法是,让人民决定官员的命运,官员有无政绩、该不该提拔任用要体现民意的力量。这时候,“人民不满意”才是最高标准的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