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陕西日报:走出67位教授的村庄为何不富裕

肖华

2013年11月04日16:39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走出67位教授的村庄为何不富裕

每年10月,怀化沅陵二酉山脚下都会齐聚数百名学生,开展敬先贤、增灵智、助成长,传承前辈刻苦求学精神的“书香节”活动。这个只有2000余人的村子,在过去数十年间走出了67位教授,乌宿村也被誉为“中国教授村”。(10月28日《三湘都市报》)

知识能改变命运,一个走出67位教授的村庄,村庄的命运应该发生变化,变得富裕。但是现实恐怕并不如人意。在新闻中,我们看到,2005年,在北京开会的厉以宁偶遇与会的沅陵县委领导,回忆起当年在乌宿求学的经历,厉教授仍然刻骨铭心,并当即表示要在乌宿捐资助学,不久他捐赠的“宗琳小学”在乌宿村亮相。如果一个村子如华西村一样富裕,那么还会有人在这里捐资助学吗?

这就不得不让人面临着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使培养了67位教授,被人称为“中国教授村”,但是仍然无法改变村庄的命运。

为什么培养出很多人才的地方不能改变这个地方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一个地方培养的人才不为本地服务时,其实就是为其他地方培养人才,等于是在为其他地方投入。所以有的地方培养人才越多,可能就越穷。所以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但是城乡的差距还在扩大。

走出67位教授的村庄并不是富裕村,这不能不对我们有所警示。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有教育优势的农村,在政策上支持,在资金上倾斜,从而让这些地区不感到重视教育吃亏,让这些地区尽快富裕起来,让其他地方也感觉到重视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从而也重视教育。

另外,如果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地方凭着有钱就能买到很多人才,而重视教育的地方人才都流出,从而不重视教育的地方发展更快,而重视教育的地方却越来越贫穷,这显然是逆导向作用,谁还会重视教育?当前,我们要出台政策,让更多的人才能流向农村。

但愿像这样走出67位教授的村庄不是那么富裕的情况不再出现。我们希望一个地方培养的人才越多,这个地方也越富裕,这才会起到正导向的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