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羊城晚报:“举债多提拔快”?“政府借钱”急需规范

吴龙贵

2013年10月30日09:14   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政府借钱”急需规范

我国地方债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有专家分析,“除了被动举债的压力外,地方政府也有主动举债的动力”,譬如在政绩考核压力下,甚至还催生了一个怪现象:欠债越多的地方,发展得越快,地方官员提拔得越快。(10月28日《人民日报》)

客观而言,地方政府举债并非一无是处。审计署2011年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5.95万亿元,占61.86%,不少地方通过举债实现了快速甚至跨越式的发展。

然而,在任何时候,举债都是一种风险行为,举债式发展既可能刺激地方经济发展,也可能埋下发展的隐患,透支地方经济的未来。更要看到,政府举债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一旦发展受阻,无法偿还债务,也意味着政府信用的破产,后果不堪设想。

显而易见,“举债式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套良性的机制使其风险可控。在这个意义上,“欠债越多,提拔越快”是一种十分值得警惕的现象,也为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一方面,即便我们假设地方发展离不开举债,也决不意味着举债越多越好,而“举债越多、提拔越快”的怪现象,极有可能将政府举债异化成以某些官员追求政绩为诉求的非理性行为,甚至是为“举债而举债”。

另一方面,“举债越多,提拔越快”也是一种“逆向考核”,它有利于那些善于搞大拆大建、追求短期利益、急功近利的官员,而对那些低调、务实、注重平衡发展的官员则有失公允。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和条件,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选择也不同。更要看到,在以GDP为核心参考指数的发展观主导下,地方经济的发展未必是越快越好。譬如有些地方虽然发展得很快,但由于过度追求速度,忽视了科学规划和整体布局,致使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更多的地方则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暂时的发展。

因此,这样一种“逆向考核”,极有可能破坏地方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误入发展的“陷阱”。不容忽视的是,“举债越多,提拔越快”也为带“病”提拔和权力腐败埋下了隐患。从现实来看,越是大拆大建型的强势官员,腐败机会更多、可能性更大。

杜绝“举债越多,提拔越快”的怪象,首先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破除GDP至上的单向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尽快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规范政府举债的行为。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地方大量举债其实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在现实中这却又是一种常态。这种法律与现实严重脱节的现象必然要尽快纠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