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地
国务院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日前通报了中国铁建超8亿元业务招待费的检查情况。10月23日,中铁建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了整改细节,内部已明确要求在业务招待的每张发票背后必须说明:多少个人吃、请谁吃、证明人是谁、陪吃人是谁,并且,每张发票金额不能超过5000元。
从中国铁建这被曝出的8.37亿元招待费,到十家国企该费超过29亿元,再至中国人寿年招待费14亿元,往日并不为外人熟知的业务招待费的庞大身躯,缓缓现身眼前。
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出境、公车购置运行,都属于备受关注的“三公”经费,藏污纳垢多,但局外人并不知道怎么藏。从这次暴露的情况来看,大国企的招待费俨然一个筐,什么开支都可以往里装,甚至桑拿娱乐会所的发票也无妨。
这的确让老百姓愤慨。以至于大家编出一些顺口溜如“票子白花了,工程白搭了”、“干部扛锦旗,群众饿肚皮”、“招待费是堵裂缝墙,腐败肆意往里淌”等来纷纷表达这种不满。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对此问题不是不重视,也一直在治理,但是效果并不特别令人满意。某些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非但不正视改正,甚至有些还对此视而不见,理直气壮地进行公务接待。吃喝玩乐依旧,互相攀比照常,你请我吃大虾,我请你吃鲍鱼,唯恐照顾不周、玩得不爽。这种认为花钱处好关系更容易办事,花公家钱是“天经地义”、“中国国情”,违者就是“不近人情”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更是要不得的。
解决“招待费”的根源问题,首先就必须纠正这部分人的错误观念。打破招待费居高不下的怪圈,就必须改正人们所谓“正常、普遍”的认知。是不是只有吃喝才能把工作干好?是不是只有八小时之外的酒水,才能让年底的述职报告“有汤有水”?是不是“吃点喝点不算啥,只要不把钞票往家拿”就能不被领导查?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吃不喝,坚持原则,照样干好工作。“公款招待”这种职业病症的问题,在于它不但从根本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企业经营环境,使国企、民企、外企等无一例外接受这种劣币驱良币的逆向竞逐方式,恶性循环,搅浑市场环境,而且还把为官从政的正常氛围搞乱,让贪污腐败等问题变得无孔不入。
因此,滥用接待费这道口子必须堵,不光要在思想上堵,更要在制度上堵。要严格推行政企分开,打造阳光企业,让“国企”的名号名副其实,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废除“一支笔”审批,推行集体研究,扩大参与范围,做到公开透明;要不断强化问责,对挥霍者罢官免职“零容忍”,该处分的处分,该移送司法机关的移送司法机关,有关部门加强审计监管同时,更要支持鼓励民众举报,并让举报者消除后顾之忧,让有权消费的人不敢乱消费,天价招待费才能被彻底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