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雄伟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有建立在自身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决策,才是真正最优的决策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俗话,都隐含着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势。正如雪花的颜色比梅花洁白,但梅花却比雪花更清香。这些俗语其实也同样揭示着经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比较优势原理。
为了更好地理解比较优势,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举一个例子,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拥有2.26米的身高,在篮球赛场上常常能有效控制篮板并轻松扣篮,一般篮球运动员很难在这方面比他有优势,普通人更难以望其项背。因此,我们就说姚明在篮球运动上具有绝对优势。
假设姚明不仅在篮球运动上有天赋,也擅长打排球,在排球方面与一般人相比也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他是应该选择打篮球,还是打排球呢?这就需要用到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指从事某项活动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人。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的最大价值。如果姚明选择打排球,他损失的是去NBA打球所获得的巨额收入以及成名机会。所以即使在打排球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他也不会选择打排球,而是会选择打篮球,因为前者的机会成本大,后者的机会成本小,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原理说明一个人即使从事任何活动都比别人强,都具有绝对优势,他也不会参与所有的活动,因为他一定在某项活动中不具有比较优势。现实生活中,很多双职工即使自己擅长做家务,也仍然会雇佣家政服务人员来家里打扫房间、做饭等,这就是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做的决策:毕竟自己花时间做家务,耽误工作的损失很大,机会成本太高。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会忽略自己“比较优势”的选择。比如,大学生就业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大学生看到同学考公务员,自己也去考公务员,看到同学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去考研究生,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就业方向。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有建立在自身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决策,才是真正最优的决策。那么,如何选择自己的比较优势呢?通俗地讲,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大学生在寻求职业发展时,就要结合自己的比较优势,当大多数同学都去大企业、大机关抢一个“饭碗”时,就应该考虑自己是否在这些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相反,有的大学生会选择去一些小企业、小公司,在那里由于高学历员工比较少,更容易得到老板器重,比较优势更明显,才能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当然,比较优势也是可以改变。经济学告诉我们,比较优势取决于自身的要素禀赋,而要素禀赋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打篮球一般是高个子更有优势,但是NBA赛场上也有不少矮个子球员通过个人后天努力,最终成为赛场上耀眼的明星。很多行业优秀的人才,刚进入这一行业的时候并一定具有比较优势,而是后来通过执着的努力,慢慢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就能在生活或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