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检察日报:市长的学位掺水,祸害了谁

王地

2013年10月24日08:18   来源:检察日报

原标题:市长的学位掺水,祸害了谁

古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到底有没有一定道理呢?我们看看从古至今的大多数著书立说者,或者大多数准备妙手著文章者,其文还真是或多或少从古人的身上、文上吸取了许多优质的特性,或者直接采撷些优美的句子段落,取其精华,据为己用。有学者研究后说,但凡一个成名的作者,其早期作品多少会有模仿和因袭的影子。这结论并不新鲜,文化艺术领域,尤其需要博采众长,只要标明出处,或做些说明,都问题不大。

如果抄文还能抄得有创造性,抄出一点名堂,抄出一点影响,那是你的本事。换句话说,那就不叫抄袭,而是抄创,是很高级的。比如伟大领袖诗词有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就是从宋人石曼卿“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这一句化来,而石则又是抄创于唐人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好诗,可以被这样成功地经过两次转手,二番抄创,后二者更可以自开生面,各有己意,这就是抄创之妙。

而抄袭,比起抄创,完全没有创造性,一旦被发现,还会惹来骂名,成为众矢之的。可恰恰当今流行抄袭。很多人宁愿顶着这个骂名,因为它简便易行,快捷上位,特别招一些学界争功名之人喜欢,更招政界且想一只脚迈进学界的人喜欢。

本月,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这名拥有法学博士背景的省部级高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伴随其政治光环的褪淡,其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学位与官员身份的暧昧等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从党校干部班的学员到法学博士、名校博士后,季建业如此旺盛的“学术追求”,引发了我们很多遐想。或许他是真的热爱学术,但有心无力,没时间、没精力完成学术文章,因此选择了一条便捷通道——抄;或许,他就是为了自己的升迁筹备砝码,根本无心学以致用。权力入侵学术,学术反哺权力,这相得益彰的规律似乎也伴随不少官员的升迁或落马而被大家广为熟知。

权力入侵学术的现象出现,自有其原因。一来,权力披上学术的外衣,问题官员的粗鄙和丑陋就能够得到粉饰和伪装,办起事来,走起路来,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为平步青云夯好根基。二来,学术依附上权贵,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张力。一些高等院校、博士授予点,不会排斥有手握实权的官员成为自己的学生,因为无论于公于私,无论为学校的发展,还是为教师的利益,都是件好事。既然“双赢”,那官员读学位,学校何乐而不为?什么“名校需要注重声誉”、“大学要培养货真价实的学生”等等理性建言,统统搁浅先吧。

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之所以危害更大,是因为他们打着学术的幌子,戴着学者的帽子,在具备更大的欺骗性的同时,也损害着学问的清白,特别是后者,它正在使教育失去教化精神的意义,只剩下粉饰门面的价值。

钱老概括得一针见血。我们不用想也能知道,对于这类特殊的“学术官员”,上课时间肯定要让位于公务时间,至少为了公务,要尽量压缩学习时间,一个没有学习时间、不经过严格考试的受教育者,你能让他素质有多大提高?会多大程度益于他们的职业能力、领导水平?当通过学术,为自己捞够了政治资本,坐上“火箭提拔”的快轨,人走茶凉时,真正受折腾的还是一方百姓。真正损害的,是政府的威信和地位。

更多评论:

人民观点:靠什么纾解“公平焦虑”

人民时评:“查开房事件”拷问信息安全

望海楼:拥抱“台独”,祸乱香港的“升级版”

中国青年报:“原汁原味”的重建只是个笑话

新京报:“神医”重出江湖为何还有人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