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福建日报:“演讲比穷”是一种伤害

王庆峰

2013年10月18日14:08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演讲比穷”是一种伤害

“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原来,学院为认定贫困生资格,要求贫困学生当众演讲,接受投票,得票高的才有资格得到助学金。

助学金名额有限,为了把钱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确实需要一些办法来甄别。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不会对贫困生造成精神伤害,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演讲是公开的,而贫困是私人的问题,以“揭伤疤”的方式介入私人领域,会发生什么?

“演讲比穷”,可能助长拉票等不当行为。家庭贫困本身是客观现实,不因为谁更有故事、更会煽情而改变;而演讲竞争本身是主观性的,把这一元素引入评估机制,两者在本质上对立冲突。因此,拉票、结盟之类的不当竞争可能出现,外表、人缘、演讲能力等其他因素,会干扰对贫困程度这个客观事实的认定。

再者,假如获取援助必须以让渡尊严为代价,那么,很有可能导致真正的贫困生得不到援助——这很简单,只要设身处地去想,贫困容易导致自卑,而自卑者最讨厌的就是“揭伤疤”。贫穷不是错,但

对于贫困生而言,他们做梦都想和别人一样,因而和别人不一样时,这容易被理解成一种耻辱。一些贫困生,可能因为面子,不肯参加这样的“竞争”。

将他人的“伤口”公开化,有时候接近于“羞耻刑”,让他人抬不起头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点。一个尊重他人隐私、尊重他人尊严的社会,援助困难者时,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人格上与其他人是完全平等的;有尊严地接受国家相关政策的援助,是他们应有的权利,人们应当时时处处注意呵护这种权利。对贫困生来说,他们不但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层面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物质上的困难可能只能困扰他们一时,但精神受到的伤害,可能给他们终生留下阴影。对学校来说,只要用心,了解贫困生真实情况的办法还是有的,不必通过这种伤人的方式进行。然而,个别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事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以致出现这种“演讲比穷”的现象。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这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不是哪个学校、哪个人的施舍。落实这种关爱,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贫困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为了在正在成长的人身上培养自我尊重感,教育者自己应该深深地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的个性。”这个理论很简单,就是教育者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