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静萍
党员干部如何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做到务实为民,清正廉洁,不妨给权力之“手”戴上一双“白手套”。
白色历来是神圣、高尚、纯洁的代名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自觉保持和维护党的神圣纯洁。
编织一双制度的“白手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制度是预防和遏制腐败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我们党反腐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此,编织一双圣洁纯白、严丝合缝、不留漏洞的制度“白手套”是有效保证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的前提。
戴上一双约束的“白手套”。领导干部是权力的行使者,自觉加强制度的执行意识是领导干部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觉戴着“白手套”做事、自觉保持“白手套”的纯白本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当党员干部使用这双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之手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戴着一双不容丢弃、不容玷污、不容损毁的“白手套”,油然心生的敬畏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醒自己不沾腥臊、不涉浊水、不碰污秽,不污“白手套”。
维护一双纯洁的“白手套”。白色鲜亮、不耐脏,有了污点很惹眼,易被发现。领导干部要勇于加强自我监督,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古语“防患于未然”,讲的就是提前防范。实现自我监督能够启发内心自警,增强监督的主动性,把党和组织的要求变成自觉行动。在行使权力时,常常检查这双“白手套”有没有戴在手上,有没有变色、有没有污点、有没有破损。对于出现的小污点、小漏洞、小串色,提醒自己及时清洗、及时补救。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提醒,经常研究容易腐败的体制机制性问题,针对体制机制性问题,及时健全完善制度的“白手套”,为“白手套”护色、增白、补漏,始终维护一双纯洁的“白手套”。
亮出一双廉洁的“白手套”。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要回归到人民群众中去检查评价。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代管者和行使者,要将权力置于阳光下运行,才会有效防止腐败。领导干部敢于晒出自己的“白手套”、敢于亮出自己的“白手套”,前提是讲规矩、守规则,按照法律制度办事,按照程序原则办事。而那些置“白手套”于自身之外,赤手肆意妄为,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为借口的官员不可能有容身之地,等待他们的只有“伸手必被捉”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