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农
在很多人的思维定式中,节日往往要与假日挂钩到一起,似乎不放假、不成节。比如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呼吁给女同志放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建议给孩子们放假……结果是,节日直接兑换成了半天假日,而节日本身的要义并没有在社会上铺陈延展。这种情势中,即便不观照政府对GDP增长因素的考虑,在重阳节放假,恐怕也很难烘托出一个金色的“老年节”。
在目前的放假制度框架下,即便重阳节放假,想来最多也只是一天假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流动性的释放,一天假期能让多少人实现探望父母的愿望,很值得思考——太多漂泊异乡的人们,恐怕只能窝在他乡给父母打个电话。
不是说不支持重阳节放假,而是在带薪休假制度依然停留于休闲纲要的纸面,民众没有自主选择“拼长假”的权利,太多异地相望的家庭只能将阖家团聚的时点确定成春节和国庆长假。所以,重要的不是重阳节多放一天假,问题的关键是在增加长假供给的同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子女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选择陪陪老人。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0.7%的老年人仍是靠家庭供养,四成老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只有约24%的老人能够依靠养老金生活,农村很大一部分老人要靠劳动收入养活自己。“中国式养老”面临诸多困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紧张、养老金面临缺口及保值升值难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尽快理顺,靠法定“老年节”和放假,无力在社会层面上构建“孝亲敬老”的格局。
其实,无论是网友呼吁重阳节放假,还是当下人多、钱紧、资源少的“中国式养老”困局,放在宏观层面看,都是社会对公平与效率的平衡问题。在我们更多关注经济增长速度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忽视了民众休假权的增量赋予和“老有所养”的铺陈积淀。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情境下,需要重新评估和平衡公平与效率问题,让稍显孑然的“老年节”能有所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