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艳
据《广州日报》报道,批发市场生菜每公斤2.2元,菜心每公斤5元,到了菜市场,分别涨到每公斤10元和13元。蔬菜加价最猛的环节,不是从产地到批发市场的几百上千公里,而往往是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
从田间到城市边缘,蔬菜的涨幅不大,一旦踏上城市的地块,便染上了城市病,身价迅速暴涨。之所以出现“最后一公里”的暴涨现象,是因为菜价受摊位租金高、零售商户生活成本高等因素影响。谁也不会去做亏本生意,因此这些开销只能加在菜价当中,从而推动了菜价的成倍上涨。
但生活成本高不仅仅是蔬菜零售商户面临的问题,而是所有商户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但其他商品没有出现“最后一公里”的暴涨现象,说明生活成本高并非推动蔬菜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菜市场摊位的租金太高才是真正的推手。
按照各地蔬菜零售的方式,多以菜市场集中零售为主,菜市场摊位往往被垄断,并且被倒手炒卖的现象也不少见。业主炒卖摊位不说,就连租户也存在倒卖租用权的现象,要想得到一个摊位,不仅要按月向业主缴纳租金,还要向前面的租户交纳不菲的转让费。摊位价格在很多地方被哄抬,以至于一两米宽的一个小档,月租金就达几千元,与门面租金相比,确实贵得令人咋舌。
“菜篮子”走了九十九步,到了最后一步,却倾覆在市民的家门口,确实令人惋惜。但菜篮子关系到重大民生,不能因“最后一公里”出了问题而影响大局,因此,针对菜价暴涨的成因,必须进行针对性干预。
首先,可以围绕菜市场做文章。比如要打破菜市场摊位垄断,可以政府出资开发新菜市场,与老市场展开竞争,从而拉低菜价。或者采用补贴、减税等方式来降低蔬菜运营成本。同时,还要想办法遏制摊位价格,避免炒卖摊位的行为。
其次,要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既然“最后一公里”的两头存在巨大的价差,就不会缺乏做生意的冲动。比如只要不对小区卖菜的摊贩管得太死,而是反过来鼓励这一能够平抑菜价的行为,则“最后一公里”的巨大价差,也许可能被降到合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