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据媒体昨天报道,@人民日报发布“杭州图书馆10年不拒乞丐,唯一要求是洗手”这条微博后,在短时间内被网友转发近万条。网友对杭州图书馆赞叹不已,称其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允许乞丐和拾荒者入内阅读,早已众人皆知。为何每每被人提及,都会引发一番关注和热议呢?因为它传递出“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正能量,体现了“人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的理念。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默里说过:“图书馆应该像一座发电厂,发射出真与美的光芒。”是否向弱势群体开放图书馆,检验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
事实上,每座图书馆都应成为不拒乞丐的“最温暖图书馆”。作为公共财政支撑的机构,图书馆担负着传播普及科学文化、对公众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职责,本就应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提供无差别服务。而免费享受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资源,也是每个人的基本文化权益。
当然,要让不拒乞丐的图书馆服务质量不打折,不影响公共产品发挥最大作用,图书馆在敞开大门的同时,也要规范管理,防止乞丐进去不为读书,而是为了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