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金
食品安全历来广受关注,湖北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日前受理一起制售假减肥药案,犯罪嫌疑人虚构公司、盗用批号,往各地大肆销售添加违禁成分的减肥胶囊。
近年来,保健食品行业在我国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但由于该行业发展过快,再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使得对该行业的监管存在漏洞。笔者以为,对保健食品违规非法添加行为必须严惩不贷,让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消弭于无形。
一方面,要树立“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核准生产工艺和配方组织生产,按照标准规定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管理,进行保健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严格落实责任制,明确关键岗位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法添加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加强对易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的减肥、抗疲劳、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血压等品种的监督抽验。加强对委托生产保健食品行为的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所用原料、生产工艺以及标签标识、说明书是否与批准的内容一致。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申报成分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清查原料及食品添加剂购进渠道、进货查验、检验记录和索证索票等情况。对故意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一律吊销相关许可证,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经营的相关物品,构成违法犯罪的立即移送公安机关。
监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加强检测机构建设,扶持一批保健食品质检中心,并加快质检队伍建设。建立保健食品安全信息网,选择几种典型保健食品开展安全状况调查,建立保健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强化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感和信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