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四川日报:“读大学失败”拷问教育本质

张玉胜

2013年09月03日18:16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读大学失败”拷问教育本质

9月1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槐树店路的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据9月1日《成都商报》)

曾几何时,“金榜题名”被誉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但随着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和人们思维的多元化,考上大学早已不算稀奇事,甚至成为喜忧参半的家庭难题。这不仅缘于学费贵,更有就业难的原因。

不过,玲玲父亲不支持女儿读大学的理由并非缘于经济拮据,而是基于商业算计的“不划算”。读4年大学花8万,如果打工至少可以挣8万。正是这一反一正的16万,让玲玲父亲得出了“读大学即失败投资”的结论。尽管其从商业角度的算账对比不无道理,但从中折射出的读书功利化思维却值得关注。

应该说,玲玲父亲的观点不是简单层面上的“读书无用”,用玲玲的话说,“实际上,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没有反对我读书”。其反对孩子读大学的固执原因,主要有自己没有文化照样赚钱的个人经历、大学生毕业找不到理想工作尴尬现实等多方面因素。这种短视思维有悖于年轻人的志向追求,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代沟”,而是对大学教育本质的认知差异。

其实,与基础阶段的教育本质一样,大学四年同样是继续获取新知、开发智力、培育人格的素质教育。这种智力投资是提升个人在未来社会生存本领的无形财富。也许,大学毕业未必就能找到理想工作,但大学经历却可以提升人生奋斗的竞争力。初中毕业可以做老板,但面对同样的机遇,凭借大学生的素质,也许会更具发展潜力。

纠结上大学划不划算的争论背后,在于对教育本质解读和人生价值评判的差异。读书需要钱,但读书的“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父母以浅近的功利判断来规划孩子的未来,实在不敢恭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