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四川日报:办公大楼图阔气显官气折射怎样的“公仆意识”

周明华

2013年09月03日18:15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办公大楼图阔气显官气折射怎样的“公仆意识”

说来也巧,这两天先后读到几则泾渭分明的关于政府办公楼的报道。先是《人民日报》说,河南卢氏县委至今仍在1957年建成的土坯房里办公。记者走进几间办公室,发现土坯房只是室内装修了一下。房屋吊了顶,刷了漆,收拾得干干净净。接着在《南方都市报》读到两则豪华办公楼报道:广东四会市东城街道17位党政领导,大都配有独立办公室,最小60平方米,最大150平方米;东莞石龙镇黄家山村委会的新办公楼内书记主任办公室达60平方米。

县委机关干部在土坯房里办公,一届届领导干部将这样的传统坚持传承下去,而且一坚守就是漫漫56年。谁不想在舒适宽阔一点的地方办公?但县委领导始终认为,首先心中要装着群众。诚如卢氏县委书记王战方所说,“谁不想住得舒服点?但想想比我们苦的群众,这里还能凑合……山区农民有的土坯房要倒了,有的还吃不上自来水……土坯房里办公,冬暖夏凉,群众来办事,心里也平衡。所以我们既不高尚,又不窝囊。”

县委领导的这番平实的话语,表达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应该秉持的坚定信念与为民服务本色。说者的表情很自然、不做作,那是缘于内心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在这个县委机关大院的土坯房里,干部“先百姓之忧而忧、后百姓之乐而乐”的精神已经蔚为风气。或许正因如此,半个世纪过去,这样的坚守始终没有动摇,信念始终没有褪色。

成由勤俭败由奢,古训言犹在耳。不妨说,党政部门的公信力指数与机关办公楼的“阔气度”是成反比的。官员办公室的鱼缸越大、沙发越软、设施越全、陈设越奢华,常常能反证他们消费公款的胆子越大、越无忌惮,越是能够凸显其脑中的“公仆意识”的贫弱。须知,根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省部级官员每人使用面积也不过在54平方米以内,而县(市、旗)级及直属机关科级干部每人使用面积不超9平方米,科级以下干部每人使用面积不超6平方米。街道办领导非要把办公室弄到150平方米,为的啥?图的是豪气,享的是阔气,显的是官气。什么叫拉开与百姓的距离,什么叫助长官员的特权思想与奢靡之风,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就是鲜活的一例。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郑重承诺,5年内不得新建办公楼。大力整治一些政府办公楼的比阔歪风,这值得期待。要知道,一地财政的蛋糕原本就那么大一块儿,若官员这头狠狠地切下一大块,去将办公楼弄得金碧辉煌,将公款花得塘干鱼尽,那么,自然会让教育、卫生、交通、住房等民生投入需求的那一头被逼窄。财政公帑原本来源于社会,取之于民,理当还之社会,用之于民,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社会公益事业的管理水平,提升社会的幸福指数,这才是公共财政的合理归宿。

一些小县市,动辄几千万、几个亿地投入到政府楼堂建设中,甚至一些乡镇机关,也跟风比阔,将办公楼修得金碧辉煌。官员行为失控,根源还是约束豪华建设办公楼行为的布控似乎仍旧停留在官员自觉的层面。如果制约体系和惩戒机制足够刚性,结果当不致如此。要既治标又治本,我们不妨在这方面多动动脑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